我小学每天学习语文、数学,到了初中每天学习语数外,高中上了一大半了,我才确定又要努力学政治、历史了。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关键是我也没看过失败者写的历史啊,如果不是高考,我也许都不会系统地看看历史教科书。我想教科书一定是正确的,正确的东西也一定是有一套固定的道理的,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好像这些又都是政治课的内容了。
那政治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还真一时说不上来。百度了一下: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用我的语文知识解读一下,政治是一种行为,谁的行为呢?政府、政党的行为。所以说享受着政府、政党的福利,再讨论政治正不正确,本身就是政治不正确。看看知识就是这么融会贯通的!
有了语文的基础,再用学语文的方法学习政治、历史,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如此把教科书上的所有内容,注意是“所有”,包括注释的小字,而且越小的字越要注意,都是知识点呢!因为没用的话写它干什么呢?干扰项吗?你现在不怕被它干扰,就怕它将来干扰你。这个技巧以后也有用,比如签定个合同什么的,虽然有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保护,但还是谨慎点为好,也许能少点麻烦。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麻烦的事,总有很多问题你不懂,但你还必须得硬着头皮去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学习就得有一股虎劲。记得我有一次历史高考题模拟测试,考完对答案的时候,我发现我同桌75道75分的选择题基本上错不了几个,他是怎么做到蒙对的概率这么高的?我怀着很大的疑问问他,他说我平时认真学了,这些题我都会啊。我半信半疑地想,要不我也试试。于是我也开始认真学习历史了。
历史150分,有一半分数是选择题,选择题不需要太死记,大多数时候理解就行了,所以如果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选择题答到70分左右,后面的大题再凭着理解,像写作文一样多联想一下,做多了也是有套路的,无非就是先说个定义和道理,后面再结合题目加个实例而已,40分左右也不是太难,因此只要认真看书,理解书中内容,110分左右是能够达到的。
有了学习历史的小心得,我也如法炮制地用在政治上:教科书一个字、一个字、一字不落地看,目标一小步、一小步、步步为营地向前推进。
在这之前我从未这么认真地、一字不落地看过一本书,在这之后我却几乎是每看一本书都一字不落地看。这么看书对高考复习掌握每一个细节是很有效的,但当高考和考试过后,平时看书的时候,我发现我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的是够仔细,但效率却上不去,特别是最近几年我本想多看几本书,我也试着略读、速读,但我发现我得花很长时间才能适应过来。不过有的书确实一看就一个字也不想放过,那就不要放过吧,而有的书,你怎么看也看不下去,那就放下不看吧。我想看的多了,书怎么看自然就有自己的节奏了。
我学政治的节奏有了对历史的理解就会更容易一些,它都是按照一些真理、矛盾、辩证统一、物质意识等等,再找出一些实例组合而来的。还有时事政治,让我们更关注国家大事,什么世界杯、奥运会、战争与和平等等,特别是每年的两会,开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束的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都是必须看的内容。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我2000年高考,那期间正是朱镕基国务院总理的任期,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有多精彩,你看看《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就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