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什么算是人生的顶级享受|俗人鲁迅

11.什么算是人生的顶级享受|俗人鲁迅

作者: 月曦花宸 | 来源:发表于2024-03-06 07:56 被阅读0次

课程笔记


  今日一去不复返,若不吃它,喝它,尝它,闻它,就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了。

  我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享受生活和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并不冲突,甚至同样重要。


鲁迅的人生哲学

第十一课:

将享受的每一天叠加,就成了人生|俗人鲁迅

  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有专属本土的电车难题:生活是该忍受还是享受?我们嘴上是反对享受的。大家看,跟享受有关的成语:穷奢极欲,酒池肉林,纸醉金迷,一个个让人汗流浃背。而忍辱负重,坚忍不拔,苦心孤诣,跟忍受有关的词语呢,都是相当正面。

  没有条件的时候,忍受是不可避免的,但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否还要过忍受的日子?这个问题我们看鲁迅的答案。第一部分:物质享受|吃货鲁迅。

  在长达24年的《鲁迅日记》中,吃是鲁迅最享受的事情。鲁迅先生可谓十足的吃货,他最爱吃的东西有两样,其中一样是辣,而且嗜辣如命。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故乡是个辣椒绝缘地。小时候鲁迅是不吃辣的,他成为“辣个男人”跟读书有关。

  成年后的鲁迅本想去杭州的求是书院读书,因为那里功课较为别致,但由于书院的学费昂贵,父亲死后,鲁迅的家道中落承担不起。鲁迅最终选择了南京的水师学堂,因为那里免学费。

  学费可免路费总是要的,母亲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凑了八块钱,含热泪送鲁迅上学。对鲁迅来说,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1898年4月,鲁迅从绍兴来到南京。这时候,南京的天气还很冷,鲁迅的脑子都被冻僵了,字是一个都念不进去。

  盘缠是母亲辛苦凑的,他也不敢花钱买衣服,想到了一个平替的法子——吃辣椒,吃到满头大汗来对抗倒春寒,这才静下心来读书。不想这一吃就吃上瘾了。

  水师学堂的教学氛围很差,而且学校表面上是教外国技术,实际上还是沿用了八股学的恶习,而且经常有校园霸凌发生。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乌烟瘴气。

  1899年,在忍受了半年的乌烟瘴气之后,鲁迅从水师学堂退学,转到陆师学堂学习矿路专业。虽然鲁迅的理想不是当一个煤老板。但在这里终于不用读八股文,而是自然科学了。鲁迅在这里不仅学习了赖耶尔的《地质学纲要》,而且知道了赫胥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别样的人们,而他最爱的是由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这本《天演论》是鲁迅跑到南京城南一个偏远的书店,花了500元高价买下来的,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块一本。不过在读书这件事上,鲁迅也和我们一样犯困。为了把这些街上的书啃下来,鲁迅没少吃辣椒来提神。在1926年的《琐记》中,他是这样回忆的:一有闲空,就照例的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对鲁迅来说,辣椒就是打工人手里的咖啡奶茶。1902年,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制奖章。当时鲁迅看的奖牌,嘴角不争气的流出了口水,他果断跑到南京鼓楼的当铺卖掉奖章。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

  看书是享受,吃辣,也是享受,一边看书一边啃辣椒,那便是极致的享受。1902年,鲁迅受邀到北大认任书,终于过上了不用卖奖牌的生活,同时迭代了自己对辣味的追求,开始下馆子吃香喝辣。

  鲁迅在北京,去过致美斋、同和居、中心楼等65家京城点评top 100的餐馆,是当时妥妥的大众点评v8用户。他下馆子最频繁的时候是一周一次,去的最多的是广和居,一共去了68次。

  广和居创始于道光十一年,当时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张之洞,曾国藩,翁同龢等都在这里宴请过宾客,几乎是国宴的代名词。但鲁迅对广和居情有独钟,是因为一道名菜:潘鱼。

  这个菜还有个别名:辣鱼。一听这个名字,鲁迅就不困了。用新鲜的鲫鱼,配上红辣椒,青葱丝,经过独门秘法烧制,最后淋上滚烫的热油,主打一个鲜香热辣。

  鲁迅十分享受被辣的大汗淋漓,但鲁迅对辣的追求才刚升温。1918年,鲁迅请胡适吃饭,当时他们还是好朋友,而非对手。请客地点定在鲁迅住过的绍兴会馆。两人相视落座,鲁迅点菜,胡适满脸期待。

  半小时后,第一道菜端了上来,碟子上倒扣一只碗,这是绍兴名菜,梅菜扣肉。掀开扣碗,底下是一层晒干的雪里红,上面是肥瘦相间的五花扣肉,但令胡适匪夷所思的是,最上面多了一层耀眼的辣椒干。胡适不明白:这是哪门子的梅菜扣肉啊?

  鲁迅耐心的解释,绍兴人确实不吃辣,但吃辣的是我鲁迅,我每次吃完辣,读书就很带劲。“所谓额头冒汗,周身发软,睡意顿消。所以就请适之先生一试。”

  胡适听完后夹了一口,顿时泪流满面,这是一个上海人所不能承受之辣。魔改菜品让鲁迅享受到了食辣的一种欢愉,但他并没有就此打住。1926年,在写的《故事新编·奔月》里,后羿看到妻子嫦娥吃了仙药,奔月而去,化悲愤为食欲,怒创名菜,辣子鸡,吃完倒头就睡。

  这可能源于鲁迅的一次失眠,他说,因为计划着每天吃辣子鸡,又怕和以前吃过的那一碟味道不一样,担心睡不着,这才在小说里圆了梦。

  而在1934年的小说《非攻》中,鲁迅借公输般的手,请墨子尝到了辣椒酱。实际上,辣椒是由明朝才传入中国的,但鲁迅用自己热爱,让辣椒一次次的体验了穿越。所以鲁迅真的不能怪现在的自媒体,动不动就是鲁迅说过……指不定鲁迅还真说过什么。

  辣对鲁迅来说,更是精神食粮,以至于鲁迅不断的将辣味延展,来提升自己享受的阈值。除了爱吃辣,鲁迅还爱吃甜,作为绍兴人,鲁迅出生就是甜党。然而,甜点比辣椒贵上十倍,鲁迅尝到甜头的机会并不多。他频繁的记录吃甜食正是1912年到达北京任教后开始。

  在1913年5月的日记中。鲁迅写道:“午后得羽太家寄来羊羹一匣,与同人分食大半,下午齿痛。”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第二天,鲁迅就到王府井看牙医,补了四颗牙。

  然而,鲁迅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路过了稻香村,又买了一堆甜食。如果说鲁迅嗜辣如命。那吃甜,鲁迅当真是豁出命了。

  吃辣,鲁迅尚能跟胡适分享。但吃甜的鲁迅,护食起来却是六亲不认。鲁迅在北京家里有一只临时专用的铁盒,他会在里面放花生和糖果,一来客人,鲁迅就会把铁盒拿出来,大家边吃边聊。

  来了客人,有男有女,最初鲁迅是男女平等,一个铁盒端平,但是男士们的战斗力实在惊人,每一次来都是光盘行动,这可把鲁迅吃怕了,想到了一个护食妙计。碰到男士们就只拿花生,花生这东西吃多了,干的慌。当然,要是女士拜访,鲁迅还会拿出甜点。

  按鲁迅的说法,女士的胃只有男士的1/5。敞开来吃,也吃不了多少。那么,在爱人和甜点之间,鲁迅又会怎么选呢?

  有一次,朋友从河南来送给鲁迅一包糖,里面是黄棕色的小薄片,口感清凉又细腻。鲁迅第一次吃到这种糖,根本停不下来,吃了一大半,被太太许广平看到了,问鲁迅,你怎么吃独食啊?也不等她来,对吧?

  鲁迅嘿嘿一笑,露出半嘴的假牙。徐广平知道鲁迅牙又烂了几颗。为了让他克制些,告诉他,这是河南名产,柿霜糖,性凉,如果嘴上生疮,用这个糖呢,一抹就好。鲁迅听了就赶紧把糖收起来,说,准备将来生疮的时候吃。

  然而,这世上有一种谎言叫做“我买一个面包明天早上吃,但从来没有一个面包能活过当晚。”夜里,徐广平的话就失效了。鲁迅悄悄把柿霜糖拿了出来,吃的时候还找了一个非常自洽的理由,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多,还不如趁新鲜多吃一点。颇有一种“早买早享受,不用去管明天”的觉悟。

  爱鲁迅的人阻止不了鲁迅吃甜,那鲁迅爱的人呢?1929年,许广平生下孩子,周海婴。这一年,鲁迅已经49岁,老来得子,他对儿子很是疼爱。有一次,幼年的周海婴跑到鲁迅的书房,看到鲁迅书桌上有一块沙琪玛,对鲁迅说:“爸爸,我想吃。”

  鲁迅耐心的跟儿子解释:“爸爸是爱你的,按理说,你也是可以吃的,但好巧不巧,只有一块了,所以呢,还是留给爸爸吃吧。”说完,鲁迅忍不住就塞进自己的嘴里,儿子哇的一声找母亲告状去了,这一年呢,鲁迅的真牙已经全部拔光。可能他想的是:老子骂了一辈子人,享受的机会不多了,儿子还小,有的是机会。

  现在年轻人不想生育啊,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但迅哥并没有因为有了儿子而选择忍受生活,可以说在享受观念是遥遥领先100年。爱情,亲情,友情,都不能动摇鲁迅的痴心,哪怕牙疼也要一边泪流,一边享受。

  可能在鲁迅看来,享受生活和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并不冲突,甚至同等重要。而享受生活的点滴,就是吃好,喝好,就这样直面惨淡人生,或许才有意义。

  我们接下来讲第二部分:精神享受|看客鲁迅。

  如果说爱吃是鲁迅的物质享受,那么爱看电影则是鲁迅的精神享受。当时看电影叫做看影戏,其实鲁迅一开始是拒绝的,在北京14年只看过十场,直言电影没什么好看的。以至于到了电影院最多,流行最广的上海,还对上海人的观影热情发出了鄙夷:为什么这样欢喜去看电影呢?

  这大概跟鲁迅珍惜时间有关。他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当时看一场电影,动辄要三个小时,而不是三分钟,加上来回打车以及候场的时间,对鲁迅来说,看电影无疑在谋杀生命。

  但1927年,鲁迅定居上海之后,战友们帮鲁迅打开了新世界大门,大先生也逃不过真香定律。从此,电影成了他人生后半段最想要的事情。在上海的十年,鲁迅日记中记录了142部片子,鲁迅甚至有一晚上看了3场,几乎每个月都要进电影院。

  鲁迅向来不讲究排场,但看电影除外。五毛钱的角落是没法看的,必须是两块钱的最佳观影位。他不仅自己看,还经常带妻儿看,有时还喊上弟弟周建人一家,又或者叫上茅盾,郑振铎等,组成民国最强观影团。

  一开始我认为文豪鲁迅肯定是看文艺片,但一查资料呢,被光速打脸,鲁迅看的最多的是好莱坞大片。最喜欢的类别在当时被称为兽片。大家可以感受下这些兽片的片名:《万兽之王》、巜万兽女王》、《漫游兽国记》、《兽王历险记》、《兽世界》、《人兽世界》、《禽兽世界》、《兽国春秋》、《兽国奇观》、巜兽国寻尸记》、《兽国古城》等等。

  鲁迅一共看过40多部兽片,甚至还反复观看。从他的片单来说呢,享受电影就是兽性大发。兽片为什么会得到鲁迅的青睐?我们可以看一张当时的电影海报《兽国寻师尸记》,电影的宣传词有:极度残忍,极度恐怖,极度野蛮,极度惊人。按现在的广告法,抓小编判个几年也不过分。

  原来,标题党100年前就有,从中不难看出,所谓兽片就是一类感官刺激明显的电影。在当时,人们刚开始通过影像认识世界,好莱坞电影人受到了商机,打着实拍的噱头,加入些美女与野兽的猎奇故事,于是诞生了卖座的兽片。

  鲁迅对此有过精辟的总结:他说,上海的日报上,电影广告每天有两大张,动不动宣传演员几万人,费用几百万,有浪漫,香艳,肉感,滑稽,恋爱,冒险,勇壮……全部都写着空前巨片,这些宣传语,让人觉得不去看看,这辈子只怕死不瞑目。

  1931年5月申报的《人兽奇观》广告,这样说道:“玉体苗条之野女当前”,看完后就能了解“非洲荒林中之实况”,这种宣传对鲁迅来说实在是不能忍,鲁迅一直有去非洲和南北极探险的愿望,所以说,凡是涉及这两个地方的电影也是必看。

  果不其然,鲁迅下午就带着夫人许广平,好友增田,文英,一群人浩浩荡荡,到上海大戏院享受去了。当然,鲁迅喜欢兽片,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对兽性的呼唤。

  他认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脸相比,缺乏兽性。人如果不再夹杂着别的东西,当然再好没有了,如果不得已,还不如带一些兽性。人性和兽性结合的血性,是鲁迅在那时社会里看不到的遗憾。

  总的来说,在观影体验上呢,鲁迅的喜好和我们短视频的点赞,收藏列表里没有本质区别,就是喜欢标题党,喜欢刺激的普通人。

  如果说和普通人刷视频有什么不一样,就是鲁迅的享受是清醒的,而非沉迷的。这就要谈到鲁迅观影的第二重享受:评判。

  鲁迅要是在当下创业啊,那首创肯定是影评APP。鲁迅在日记中早早建立了自己的五星评价体系:甚佳,佳,不佳,劣极,浅妄极矣。

  1931年8月23号24号,鲁迅看电影《哥萨克》。连看两场,评论甚佳,连夜写信,艾特朋友们:都给我去看!而对于自己喜欢的好莱坞兽片呢,鲁迅虽然看得津津有味,却一直翻译日本右翼电影评论家的文章,指责这些好莱坞电影为“糖衣炮弹”。

  对鲁迅来说,该享受享受,该批判批判,这是实事求是的享受。在上述列举的电影中,没有一部国产片,原因是当时的国产片差点瞎了迅哥的眼。鲁迅看国产片是极其难受的,但批国产片是极其享受的。

  1926年11月,鲁迅看国产家庭伦理片《新人的家庭》,给的评价是:劣极。1927年一月,鲁迅看国产电影《诗人挖目记》没看完就退场了,回家赶紧写日记。给出了比劣极更低的历史最低评分:浅妄极矣。

  这部中国人演的《诗人挖目记》,实际上是一部中法合拍的默片。里面中国人的表情动作非常浮夸,鲁迅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梗在喉。但最让鲁迅上头的是,主人公在电影中表示,中国不能搞选举,科举才是中国魂,中国人搞选举法是丧失了中国魂,应该复辟5000年来的传统旧俗。

  当时的国人,从大清过渡到民国,尚未脱离君臣父子的思想桎梏,这样的电影不仅不能启蒙国人,很可能让大清的余孽死灰复燃。作为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鲁迅逮住机会就是酣畅淋漓的:负分!滚粗!

  从此,国产片进入了鲁迅的黑名单。1931年,在《上海文艺之一撇》的演讲中,鲁迅更是口沫飞溅,批的不亦乐乎。他说,现在的中国电影还是传统的才子加流氓的故事套路,国产电影中的英雄油腻的不行,集使诈,揩油,调情于一身。小朋友看了,恐怕要以为做流氓才能成英雄,这样电影是不能反映中国社会的。

  不过批判不代表否定,1932年,夏衍将芽盾的小说《春蚕》改编成电影。搬上了荧幕,这是一部反映农村经济衰败的现实主义影片。鲁迅从中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他特地出席了春蚕的试映会,并在《电影的教训》一文中评价:幸而国产电影也在挣扎起来。

  对于电影的享受,鲁迅绝不是一棍子打死的,非此即彼,只是不提倡盲目的追捧。1936年10月9号,《复仇艳遇》在上海大戏院上映。这是根据普希金未完成的小说《杜布罗夫斯基》改编的苏联电影。故事讲的是一个地主家的青年联合农奴,反抗贪婪而有权势的贵族。第二天中午,鲁迅就带着夫人,儿子以及周建人女儿,一同前往上海大戏院观看。

  看完之后,鲁迅迫不及待写下观感:

  在给作家黎烈文的信里写:以为甚佳,不可不看也。
  给作家黄源的信里写:觉得很好,快去看一看吧。

  此时,鲁迅已经病重,九天后就离开了他战斗过,享受过,热爱过的世界。徐广平回忆道,这是鲁迅最后一次看电影,也是先生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次,也是先生最大的慰藉,最深的喜爱,最是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了。

  所以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提问,鲁迅的享受能给我们什么启发?鲁迅的这种享受之处在于:他不是功成名就后打击报复式的富贵还乡,不是打了一辈子仗再去不管不顾的拼命享受。

  鲁迅的享受是平常化的,日常化的,即便在最艰难的读书生涯,在乌烟瘴气之处,他也会想法子,找乐子,捕捉荒漠中点滴的露水,贪婪的吮吸,这才是对享受的一种正视。

  这种心态对于处于消费主义时代的我们而言,或许能帮助我们享受生活又不至于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鲁迅在《忽然想到》里,提出国人的三步走:一生存,二温饱,三发展。

  后来,他在《北京通信》里对三步走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我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在怎样想享受上,鲁迅的准则,可以作为参考的标准。过度享受和不敢享受,都是先生不提倡的。鲁迅一生不算长,但生命的体验很长。他一生写下600多万字,惜时如金,但工作并没有让他忘记生活,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依然享受生活。

  倘若生活不能经常享受,努力斗争不过是黑白灰,全然失去了色彩。与其说鲁迅对吃饭,对看电影上头,不如说他对生活本身上头。黑塞在《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里面写过一段话,很能代表鲁迅在享受生活上的身体力行。他说,今日一去不复返,若不吃它,喝它,尝它,闻它,就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了。

  生活也许要我们忍受很多,但哪怕一块沙琪玛,一场电影,一根辣椒,我们也能从细微处享受一丝慰藉。所以我觉得这就是鲁迅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享受不一定是莺歌燕舞,不一定是住豪华别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喜好。不是看电影就是高级享受,短视频就是低级享受。不是享受吃就是高级享受,穿就是庸俗,你真正喜欢的就是你享受的。

相关文章

  • 怎样才算是人生的顶级享受?

    把中国人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更加的重视自己的社会价值。 中国人习惯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去提升自己的学历,...

  • 什么是人生最顶级的享受?

    什么是人生最顶级的享受?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年龄段不同,享受的东西就不同。 以我为例说一说。 我今年31岁,在...

  • 人生最顶级的享受

    1、对于长期遭受失眠折磨的人来说,倒头就能睡着,每天都能一觉睡到大天亮,就是顶级的享受。 2、对于贫困地区没钱上学...

  • 人生顶级享受是什么样子

    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顶级享受是什么样子? 1.出生在父母健全且不离异的家庭 2.父母期待你的出生接纳你的性别注重你的...

  • 人生的顶级享受,当是如此

    不管是什么年纪,人生从来都并不是那么的轻松。 小时候,会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在学习上会时常觉得迷茫,对于父母,经常都...

  • 对标

    什么算是人生的顶级配置 1、成长在父母长期双全的家庭。 2、父母期待你的出生,接纳你的性别,注重你的教育和培养。 ...

  • 会喝茶就是清福!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只能说鲁迅先生很会享受,已经上升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境界了。 为什么说鲁迅先生...

  • 【阅后启发】金字塔原理-2021-W5

    ——学会表达,享受表达 文:E介俗人 本周阅读 不...

  • 医病先医头

    鲁迅说过要敢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淋漓的鲜血。 面对现实,能享受是最好,享受不了的要纠正,不能纠正的最少要...

  • 俗人生

    听完你爱的歌 就上了车 爱过你很值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什么算是人生的顶级享受|俗人鲁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qd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