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作者: 墨水心的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3:22 被阅读0次

      停课不停学,若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仅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得让自己化身自来水!3月23日到27日,学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全校数学老师在钉钉上观看专家的数学教研直播,五天十场,紧锣密鼓,干货满满。

    来学习啦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因自己现任教二年级,对卢声怡老师的《春林初盛,由浅鉴深——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难点教学与评价》感触尤深,切实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之前在教学上的困惑,对一些问题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理解至此已经得到精准的指导和解惑,对本册教材又有了全新的、更为透彻的解读。关于感悟和心得,具体如下:

      一、教材分析是教研活动中难做的事,但又是初期必做的事。我们拿在手里的课本,薄薄一册,但值得我们去分析,去研究,教材提供的是目录,我们则需要拆分结构,归结内容。通过观察占比,观察序列,观察定名,从“内容”与“目录”的对比中思考。

    结构预示内容

    二、通析教材编排,从教材说教学。“表内除法”,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有余数的除法”,挖掘数学教育价值,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万以内数的认识”,培养运算和解决问题能力。“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加强探索性和现实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处理好“科学”与“艺术”。很多事情,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景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也是这样,数学学科的结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科学,而我们的教师在每一节课上进行的教学处理,学生的及时生成,以及老师的应对,那就是教学艺术了。

    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让学习真的发生。数学教学上,重要的内容反而比较传统。例如:表内除法(一)中,与其说教除法,不如说教“平均分”,类似的教材安排还有:分数除法前面的“倒数”教学。为什么这样隆而重之的将概念或者定义放在起始位置并用几个例题来剖析呢?因为基础的也是关键的。也是首先要扫除的障碍。

    看直播,我是认真的

    五、做好深入思考的准备。深度教学点:一些东西或者一个数能平均分为1份吗?数学教学真正难的实际上是这种争议!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无论你把一个数分成0和几这种所谓的分法,还是二年级的平均分分成一份,从直观的层面看,它实际上并没有分!从分的操作上,你就可以知道,它是不符合定义的。我个人也在教这个的时候也觉得很纠结。分的时候一定要分成几和几,不能0和几。还有例如:下面的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等等。对于一个阿拉伯数字来说,你不能抽象的说它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是对图形来说的。

    那些争议!

    六、结合生活,立足学情,把握结构,深度学习。“包含”和“平均”,画图时如何区别?对重点词句的推敲,背后数学含义的分析,运算符号中的数学文化。“除以”1怎么解释?教材中,四则运算竖式的学习顺序为什么是加—减—除—乘,而不是加—减—乘—除?“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为什么排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而又在“混合运算”之后呢?……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思考和研究的。

    卢声怡老师的《春林初盛,由浅鉴深——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难点教学与评价》笔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五天十场的专家直播已结束,在一遍遍的回放中含英咀华汲取养分,王永春老师主持开发的生本学材是对现有教材的又一次改革尝试。刘克臣老师告诉我们数学是美的,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之美,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徐长青老师提倡的简易教学却绝不简单……

    宏观整体把控,中观精准指导 见多方能识广,厚积才可薄发

    专家老师都提到了“深度学习”,“把握本质”,网红老师李笑来说当老师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因为你教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他们第一次学习的而你已经熟练的。熟练不意味着就是止境,熟练不是说就不用学习,要想做“自来水”,我们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看多学,深入思考,在自己的工作中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谢谢卢老师在公众号给我的回复,学习,致敬!

    谢谢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希望以后还能常有这样的机会。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见多方能识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检验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专家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的提升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re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