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著名慈善家Olive Cooke跳桥自杀,终年92岁,原因是受她捐助的人不断向她索要钱财,直至她物质上一贫如洗,心理上也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
据报道,这位老人从16岁开始,一直到去世的70多年里,都在竭尽所能地做善事。但每个月,她都会收到超过200封邮件和无数电话,不是感谢,而是要求她捐款。她曾经说过:我已经付出太多了,我再也拿不出更多了。
伊索寓言里“农夫与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熟悉。一位农夫在冰天雪地里救起了一条蛇,将它暖入怀中,最终却反被蛇咬死。在寓言中,蛇是恶人的代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善事要分对象,向恶人做善事没有好结果。但在这篇报道中,逼死慈善家老奶奶的受捐助者,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算不上恶人,但他们同样以恶的心理害死了老奶奶。
这些受捐助者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当我处于饥寒交迫时,你给我一个馒头,我会感激万分。但当你每天都送给我好吃的,让我不再饥寒交迫时,我就会慢慢习以为常,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当我习惯了你给予我的一切,当有一天你不再给与我时,我就会迁怒于你,认为你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去帮助我。
自古有成语:升米恩,斗米仇。这种心理并不是现代才有,可以说它绵延在许多年来多少被捐助者的潜意识里。因此,大多媒体在这篇报道里呼吁人们:学会如何正确地帮助别人。比如帮人应该适可而止,或者帮人不要无偿捐助,而像西方国家学习让被捐助人以劳动换捐助等等。对于热心公益的人们,这是善意的提醒。
但大众关注的目光应仅仅停留于此吗?改变自己是比改变别人容易,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就要放纵别人恶的心理。被捐助者这种畸形的被捐助心理,理应被大力谴责,直至斩草除根。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好,我们在日后有能力时都应该尽力报答。而如果别人不再帮助自己,自己也应当摆正心态:没有人生来就有义务帮你,人活在世上要自立自强。我们要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让受捐助者不再抱有恶的心理,才是让这类报道不再发生的关键。
我乐意帮助你,也请你以善心待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