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这本《初心》,已经是半夜。
这本书最终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要坚守初心,歌颂伟大,要践行合格的榜样在检视初心中出发,在坚守初心中淬炼,在践行初心中涅槃。不忘初心如“子罕辞宝”千金不易,更如“家传至宝”需传承发扬。
首先谈谈这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的地方。
对于这本书,我最深的印象不是前面的问题、办法、和缘由,而是在最后的部分文章中提到的父亲对丁捷的教育,在这部分的文字中,我看到了真诚和真情。在书中,作者以“我”的眼睛,看见了父亲的廉洁和无私,父亲通过一些小事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这是一个榜样,代表着正确、正直和正义,他不仅是一名好官,更是一位好父亲,他使得孩子从小拥有了家国情怀,英雄情结。他虽平凡,却也伟大,他一生做到了坚守初心,并能够以此来教育孩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几件小事,有言传身教,也有棍棒的教育,成功塑造了中国式的官员和父亲。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的故事,大多都是从上一本书的腐败案例,通过剖析案例来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认清现实,坚守初心。
现在谈谈这本书给我总体的感受。
这本书划分了很多个板块,每个板块,每篇文章都取了很精心的题目。但是,我无法从中读出深度。刚翻开这本书时,我特地拿出了摘抄本,合上这本书后,我仅仅写了两页……我只想说,如果给高中生这些题目,一些案例,他们的文章也可以不差于这本书中的大半文章,所以我们需要将目光望向《初心》的背后。作者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但是
我了解到,丁捷先生的上一本书是《追问》,而《初心》是在他经过许多次追问后,等到的感悟。为何腐败,丁捷说,他们是失去了初心。但是在初心背后,为什么会有初心的丧失,如何补救初心的丧失,如何具体地去要求自己,避免初心的丧失,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本书可以更加充满对灵魂的拷问,而非全是类似于丧失初心后的悲惨结果。避免丧失初心,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看过无数案例,听过无数道理,却依旧难以避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不是说案例和道理无用,而是要让它震撼人心。但有些遗憾,《初心》并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如果这本书是非常认真地讨论初心这个话题,去非常认真地寻求解决的措施,而不是充斥着上一本书的痕迹——无论是序言还是背景还是正文都不下十次地提到了《追问》,正文部分还有专门的四篇文章提到《追问》,书中大半的案例源于《追问》——我可能会给这本书非常高的评价。
但是没有。
这本《初心》可以说是《追问》衍生出来的一部附属品,上一本书在2017年,这本书在2018年,仅仅一年的沉淀,纵使每一天都开追问会,每一天都思考官员违纪、腐败的问题,也难以得到最终的答案。这本书给了我一种仓促的感觉,仿佛迟了便会失去些什么。
而这种仓促是站不稳的。
《初心》或许说出了腐败的某一方面,但绝不是所有的方面,我倒更愿意将其命名为“私心”,腐败的源泉或许只是因为私心战胜了公心,就连这本书的出版,在某些方面,也绝不缺少私心。总而言之,这本书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甚至可以说,让我有些失望。
愿更多沉淀,不再仓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