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有风险,关注需谨慎
☞吱1声
近些天在家,认(惶)认(恐)真(不)真(安)地重拾了,高三毕业后便搁浅的练字大业。还有还有针对近期事件,小丘本人不成熟的想法输出✍
《人间词话》王国维 著
PS后中英书写经典百书比赛的成品学校举办线上书写比赛,文字内容规定在经典百书的范围下。因为购入了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所以我选择上图所示的一段话参赛。
在进行英(谷)文(歌)翻译时,我又一次深感汉字言近旨远的优美:真的除了中文,再无语系能够表达出,这些方块字本身的遐思与辽阔!
《白衣执甲》百字令
依旧是PS后的成品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E7%99%BE%E5%AD%97%E4%BB%A4/%E7%99%BE%E5%AD%97%E4%BB%A4%E7%BD%91%E9%A1%B5.html
不成熟的简陋的网页设计——小丘
想说点悄悄话
这两首成不了火候的百字令(哪来的两首?怪你的手指错过了上面的链接),是我参加诗词大赛的作品。
我做不了什么惊天地的奉献,所以写一些表我意的文字,也算是我除了躺在家中外,还能做的小贡献了❤
互联网应该设置青少年模式吗?
在说“是不是”或者“该不该”之前,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下——青少年模式的产生背景:
虽有“墙”,但国内互联网的环境仍有些乌烟瘴气,漫天飞的擦边球、随处见的小广告。“信息”泛滥至此,让成年人主动地给未成年人设置了一道青少年模式,以期孩子们健康使用互联网。
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不由得引发一场争议,“互联网到底该不该设置青少年模式”:
支持者认为,未成年人三观尚未健全,其自制力相对较差,谁也无法肯定,互联网的这一巨大信息源泉,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究竟如何。
反对者则认为,青少年模式实际是“一刀切”的盲目做法,这样实施极可能适得其反。一位热心粉丝说出了她的观点☟
一位热心粉丝的想法小丘本人更倾向于后者,我提倡采用一种渐进且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例如施行影视“分级制度”、设计身份认证程序等,而非将青少年模式“奉为圭臬”,自顾自地认为这样做便可高枕无忧。
互联网之于青少年,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一向希冀他们能好好利用,做一个鲜衣怒马的未来栋梁。可一旦,成人们干预不当,这把利剑“刺伤”的将会是——本该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的少年,和关怀备至的“大人”。
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by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