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居民大多不分小区,只有街和巷,护城河北本是城外,但这里是城市最早的外溢部分,有不少的市局单位和学校,所以和河南的老城区结构上很相似,只是房屋上有差异,河南老城区的房屋是平房,巷中有院,河北半老城区,大多是三层小楼,有些至今还没加外粉,一色的红砖到顶,全无钢筋混凝土柱架,让人很是担心它的牢固性。
老街区就是路小,但还是阻挡不了私家车的进入,于是小小街道边上还是被划出了一格格的车位,道路变成了单行道。违停在这里是常见的,没划车位的那一边常常也停得半满,交警也没辙,基本不拢边,只有辅警经常来帮忙疏通拥堵。
与主街相连的大多就是巷了,但隔一段就会有一条大巷,大得有三米多宽,于是这里也变成了街。首先是临道的两边,有外门的房间都变成了门面房,没外门的厢房,简易自建房也都改扩成门,就连不能开门的砖墙一楼,也利用墙外与院墙间的五六十公分的间距,加顶分隔成三间小门市,屋盖一般都会像雨蓬一样地伸展出来,里外也就有米把的空间了,这房却很紧俏,一百五一个月,租这个挡雨间主要是卖自种菜的,蜀冈附近还有一些人家有自留田。
现在种菜卖菜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大的有八十出头,小的也有六十出头。也有两户是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她们就租了一大间门市房,上午卖菜,下午回家种菜,生意很是红火。只有一个二十几岁的男生,租了一间车库改成的门面,也卖蔬菜,不是自种的,是从批发地贩来的,做生意不太上紧,手机不留手,但挣个上班的钱是绰绰的。
街边也有摆零时摊的,几个蓝子卖完就走。这菜主打的就是一个新鲜,但要小心,菜上的泥土不一定新鲜,因为泥土不一定是菜地上的,是一层菜一层泥后撒上去的。似乎加这点秤也多不了几块钱,搞不懂老大娘是什么心事,挺让我反感的。
大巷的北端有一家卖扬州老鹅的熟食店,据说上过央视节目,名声很大,现在专卖盐水鹅,加工点不知道在哪里,每天都是面包车送过来。巷首西侧的房子不知是他家的还是他租的,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人排着长队等买他家的盐水鹅,估计一天能卖几大百只。一般卖到中午就收摊了,很少开晚市。
原先摊位上的招牌是,央视认定的著名地方特色美食,全城没有分店。现在这招牌也不怎么提了,食客认可比什么都算数,这给了鹅老板绝对的底气,所以现在他家的招牌变成了,我们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嘿,这话看起来怎这么眼熟。
什么是市场?有人聚居的地方,你提供他们需要的用品,提供他们生活中的方便,这就有市场,这就成了市场,当然也需要社区的协调管理,和宽厚仁爱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