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把时间当作朋友》
进度:199—228页
用时:30分钟
知识点:第6章 交流
学会倾听。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会听,可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应该如何有效的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过早质疑是最妨碍有效倾听的行为和心理 ,会造成幻觉,认为讲者的论证不堪一击;还会让听者不由自主的进入排斥状态,而排斥状态又会使一个人处于永无进步的状态。因为拒绝接收,所以无法接受—“接收”并不等于“接受”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
如果能够克服“过早质疑”,往往会惊讶的发现:听到最后一刻的时候,自己对讲者论述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自己的疑问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讲话的速度往往远低于思考的速度,听着经常会出现走神现象,其原因在于听者根本不知道倾听的时候可以用多余的脑力做些什么?一般的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回顾”和“预期”两个方面的信息。
还应养成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主动帮助学者进入“倾听” 状态。当面交流时,听者的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讲者的状态,听着有意识的,注重讲者的表达方式进入倾听状态,强者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更深的“倾听”状态。
说与不说。每一句话都是有归属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了解自己,也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关注自己。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多多少少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又因为这个结论,竟然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
交流守则。
1.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意思是说双方想要进行有意义的讨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
2.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有人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或者自己代表着真理,甚至自己干脆是真理本身,这些人我们用“自以为是”来形容。
3.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正确复述。沟通在很多时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 。
勤于反思。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只看到部分事实”的情况,而把部分事实当做所有事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也往往是各种冲突的根源。所以,我们需要反思,并且要常常反思。
反思要点:
1.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2.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3.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4.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5.试用类比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6.耐心等待已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