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作者: 色拉油 | 来源:发表于2016-04-12 23:17 被阅读418次

    今天杭州难得的好天气,洗澡后没有困意。

    前几天过了上个财年的绩效,和自评没什么出入,记得第一次谈绩效的时候,虽然隐约感觉自己做的不错,但内心惶惶不可终日,这次在自评阶段已经对一年来工作有了客观的认识,不用主管给我来分配任务,已经对明年应该做什么有了规划。

    忽然意识到这是我来阿里巴巴两年多最大的成长——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最近和一起工作的小朋友也交流了不少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可以更清晰的看待自己这两年经历在一些过程,随便记一下算是个系统的梳理,说不定明年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了新的想法。

    四个阶段

    1. 从执行力到建立信任

    初来乍到最快融入团队的方式就是通过可靠的执行力和团队建立信任关系,执行力的表现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这对新人而言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必须要有对自己的信念。因为我是半路转的前端,自学半年后就到了阿里巴巴,很多时候我感觉接到的任务是天方夜谭,看不清楚整个蓝图,主管来问进度了才意识到自己一星期畏缩不前。有了几次成功的经历后我才意识到这种时候一定要说服自己硬着头皮开始迈出第一步,事后会意识到,一切并没有想的那么难。渐渐不会再有“原来就这样啊”的感慨,取而代之的会变成果真是这样。

    人人都会偏向用自己的“嫡系”,机会总是这些人的,和运气无关。所谓嫡系就是自己信任的人,很可能就是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人,用这样的人道理也很简单,对他的能力我一清二楚,有问题他会随时反馈,风险是可控的,可靠的执行力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我很久之后才意识到也许我们最大的弱点就是害怕暴露弱点。有些问题我一清二楚却生怕被别人发现,久而久之带来两个明显问题:

    1. 出于照顾你感受,别人不敢主动帮助你,这对自己损失是巨大的

    2. 团队很难真正的信任你,因为虽然你表示了没问题,但别人不知道是真的没问题,还是你不好意思说出来,这就让自己只能被分配到比较简单,风险可控的任务

    一个良好的团队应该有帮助新人完善的态度和自信,所以尽可能的把自己抛出去,成长反而会更快。

    暴露弱点的同是要附带学习提高,否则就是活生生的悲剧。同时执行力强也不是过分的承诺,明显做不到的事情承诺了会变成狼来了的套路,同样让人不敢在信任。

    当主管经常问你工作进度的时候就是不信任的一个信号,每个月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当月的表现是否对于合作方、主管来说是可信任、可托付的。一旦和团队建立了信任关系被动的机会就会变得多起来,主动机会还需要成长后自己去发掘。

    2. 认识到自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成长最快、最快乐的阶段。有次听同学分享NodeJS后端同学问了个问题,后端同学为什么也要学习NodeJS,主讲人的回答振聋发聩

    我们不要把自己局限于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大家都是解决Web问题的只不过有各自更擅长的领域,NodeJS正是为web工程师准备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定位越高,能达到的高度就越高,如果就把自己定位成PHP程序员,一定会激昂的辩论PHP是最好的语言;把自己定位成工程师就会很少技术外的角度考虑;把自己定位成解决某个领域问题的人才能让人立意高远,透过表象看到问题本质。

    我在开始接手运营工作的时候内心是有所抵触的,认为无非是切图的页面仔,没什么挑战性,工作状态就是个提线木偶,每天就是分配任务、完成任务、交付任务的循环。然后理所当然没没完没了的重复需求,无穷无尽的咨询击溃。

    偶然机会看出了EDM的有些共性,意识到EDM的并不是需求太多,也不是运营要求过分,更不是代码难写,本质上是没有规范导致的无法组件化、模块化。

    有了这个认识后,和一起工作的小伙伴尝试了一些技术方案,和UED同学合作定出规范,顺理成章的做出了相应的模块化产物,运营同学可以可视化的做EDM,一直最让前端头疼的EDM问题竟然基本解决,咨询量依旧有,组织培训、写文档、录视频,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收获的比自己想象多很多。

    把时间线拉长,运气好,接到又有价值产出,又可以锻炼到自己的机会并不会太多,我们总是发现有那么几个人运气一直很好,总在做能够出成果的项目,而在我们手中的确实一团烂泥,从而自怨自艾。

    仔细想想看起来最繁琐,问题最多的地方反而是最容易有所建树的地方,前提是自己可以跳出当前的“”,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否则就像掉进沼泽,越是挣扎越是沦陷。

    很少有机会是别人给的,都是自己被反复蹂躏后意识到问题要解决,解决后回头看看这些问题就是自己的机会。当然这是一个被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到这样已经可以说是一个靠谱的工程师,要做到优秀还需要继续升级。

    3. 发自内心的去在意,自我实现

    这是一个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有个同学分享了他觉得人进步的四个过程

    1. 无意识缺陷:意识不到自己短板、缺陷在哪里,只会埋头苦干或者一味抱怨,一半的人都死在这过程

    2. 有意识缺陷:可以意识到自己问题,一旦到这阶段就会很快到下一个过程

    3. 有意识提高:这和第二个过程会不断反复,甚至在有些领域又会回到第一过程,但一个人善于剖析自己,不会在一个过程停滞太久

    4. 无意识提高:这已经是一个境界,不必刻意提醒自己要做的更好,试图优秀已经成一种习惯

    当我们真心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看到的就不仅仅是当前的任务、当前的问题,而会认清现状,规划未来,想做到无意识提高应该是认可自己做的事情,在意自己做的事情,一个不热爱足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伟大的足球运动员。

    不在意的人只会把事情做完,而不会把事情做好,二者区别判若云泥。当我们真的在意的时候,会发现问题源源不断,机会同时也喷涌而出,优秀的人也许从来都是创造机会而不是试图抓住机会。

    4. 开拓眼光,走出舒适区

    看过很多鸡汤,每个人都知道待在舒适区不行,需要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但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舒适区了却很难。

    舒适区是个中间地带,可以理解为现状,永远不要接受现状,永远不要满足现状,需要我们把眼光向两边开拓。

    这里说的现状并不只是当前的职位啊等这么宏观的事情,可以微观到某个页面打开速度这种小事情。

    接受了不好的现状就不会再去试图改善,当别人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会不会说出“哎,这个就这样”之类的话,这时候我们就已经接受了这些缺陷。

    满足了已经可以的现状就会让我们懒惰慢慢脱节,是不是看到了自己产品的某些问题,但认为用些trick的方法也能解决,总体而言瑕不掩瑜?满足感会扼杀我们的雄心。

    情绪控制

    情绪失控是上半年出现的最大问题,手头事情一堆,运营咨询不断,总是在被人催,各种解释、委屈到愤怒,终于爆发,更多的是迁怒。

    情绪的失控是从工作状态失控开始的,做好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情绪的失控,但当工作失控的时候应该避免情绪失控造成的更大损失,我一年来努力把小野兽关进牢笼有些心得:

    1. 爆发前一定要克制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完全由理由愤怒,但愤怒之前忍10秒钟,问问自己

        a. 愤怒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b. 这样的结果会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c. 带来的后果是不是自己可以承受的

    个人经验,一般这三个问题问完,火气就下去大半

    2. 接受自己,不用试图隐藏,大方承认并向周边的人坦诚,让大家帮忙监督自己,否则大家会担心敏感的你,失控之后等情绪平复下来一定要及时道歉

    3. 掌握预感,了解自己对什么行为很难接受,着重改善。我对迟到和不思考就问问题两种行为没有容忍力,就需要每天提醒一下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改如何应对,心里还是会不爽,但不会让自己暴跳如雷

    控制住了情绪会发现很多自己的抱怨更多的是不假思索的情绪发泄,局限在问题表象,愤怒让我们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更多的问题是可以系统的梳理之后改善甚至解决的。

    沟通

    不合理的沟通方式会造成极大的时间浪费,甚至会让人反感,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和人沟通的方式,对不同的人也应该有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总体上应该有三个原则:

    1. 解决问题不指责

    这个并不是看起来那么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时候,和产品同学过方案的时候,遇到一个点经常会跳起来“你这样肯定不行啊,应该怎样怎样才行”,然后。。。

    后来意识到说第一句的时候就已经和产品同学站到对立面了,双方后面的都是在竭力维护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去想过理解一下对方。先听完产品同学的思路,然后抛出能看到的问题,这时候对方听取自己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会高一些。

    沟通目的是尝试解决问题,信息完整的一方应该引导对方做到信息对等,避免指责导致双方走到对立面。

    2. 第一时间交流

    意识到出现问题了就应该第一时间沟通,拖得越久问题会越大,产生典型的破窗效应。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会墙上涂鸦、墙角大小便,甚至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3. 真诚

    这个不用解释什么,道理都懂,但做到却很难做到。

    首先确实要真诚,而不是装作真诚的样子。一个普遍的误会——真诚就是言语上的客气,真正的真诚会让人在沟通前做准备工作,带着解决方案沟通,而不是一切指望和人聊聊就解决问题了,浪费别人时间。

    其次注意表达方式。之前工作的小伙伴转岗,临走前透露我经常当众指出他的问题,让人有些难为情。我确实是带着解决方案来指出问题的,但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觉得我们做技术的就应该有事说事啊,没有照顾对方感受,结果沟通效果也非常不好。

    沟通能力

    沟通原则掌握了并不代表就能很好的沟通,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我觉得一个核心标准就是看能不能言简意赅的说明想法,平常可以锻炼自己一句话说明白问题的能力,感觉小学让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挺有用的。

    沟通会涉及到辩论甚至争吵,和不同工作岗位的很多同学打交道后我认识到一个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说服另外一个人,只可能让他了解到之前思维中遗漏的部分,强迫对方在不了解信息的时候接受有偏差甚至对立的观点是不现实的,这是邪教的功效。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信息传达,再试图达成协议。

    关心团队

    到一个新团队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关心这是个什么样的团队,我在团队中的定位是什么,我能得到怎样的成长。

    阿里巴巴有师兄文化,来到团队的时候会给指定一个师兄,帮助度过新人阶段。但我才到团队的时候是有些失望的,除了师兄很少有人来帮助你,来了半年后我希望自己可以改善这点:

    1. 主动和每个新人交流沟通,让新人了解团队氛围,不再拘束

    2.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新人介绍业务和团队文化,团队崇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做事方式,如何在团队中得到提升

    3. 让团队摆脱对人的依赖,在业务、流程、工具等方面可以通过文档等方式来,这是更大层面上的关心团队

    在这点上我还是很自豪的,感觉自己为团队做了一些事情,虽然没人表扬我,但我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不让新人和我来的时候那样的迷茫,当然这还需要全团队的努力。

    关心团队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好处

    1. 新人经常会把你问住,帮助自己了解到自己的知识死角,然后好处大大的

    2. 通过新人的问题看到目前团队在各方面的问题,在环境中待的久了就容易接受现状,一旦接受了现状就很难突破意识局限,做出改善,新人是敏感的,是一笔宝贵财富

    当关心团队成为一种习惯,也许会让人多了对你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暗处涌动的力量。

    创造价值

    和外厂的小伙伴交流的时候,朋友一脸震恐,听说过马云会洗脑,没想疗程短、效果好。

    我倒没有被洗脑的感觉,比起前端工程我更感兴趣的是去做老师,但在这里我也有莫大的成就感,从可以帮助运营同学完成业务目标,到感觉我的工作真的对B2B贸易买家卖家有帮助。

    能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进而感觉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是幸福的。

    有时候甚至会有种感觉,公司是自己的平台和资源,不是单纯给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当然这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主管给的信任和自由度,但人们说胸大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夜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yw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