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国外文学并不多,主要是因为翻译过来的语言总是比较晦涩,也难以记住外国人那翻译过来一长串的名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我一口气能读完,并且在心中泛起波澜的书。喜欢作者的叙事风格和语言,也喜欢译者(任爱红博士)的文字功底。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中文译本封面小说原著英文名很简单,EDUCATED:A MEMOIR,直译过来就是:教育,一本回忆录。而翻译过来的中文版名“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则更有意境,据说是作者Tara Westover亲自选定的。这两个名字都比较贴切,本文就是作者Tara的跨越原生家庭,接受外面世界的教育的自传回忆录,同时也是作者离开生她养他教育她的巴克山峰(书中作者父亲称其为“印第安公主”),像一只鸟儿,飞往杨伯翰大学、飞往剑桥大学、飞往哈佛大学,寻找适合自己的栖息自我心灵的山峰。
我不想讲书的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看看。但我想谈下我看本书的感受。
1. 关于人性。
作为一个从中国普通家庭出生的人,其实是很难理解有信仰人群的狂热与偏执。书中作者的父亲(吉恩)就是这样的狂热、偏执的摩门教徒。说实在话,刚开始觉得吉恩为千禧年的世界末日挖地窖、广储粮油枪支的备战备荒举动搞笑,但看到其狂热的、追赶时间的工作方式,以及在作者去哈佛攻读博士,用中国思维来说是取得一定成就后,还试图引导作者皈依(书中的原文是:接受教士的赐福)的行为,虽然依然不以为然,但却深深佩服信仰的力量。
人性是复杂的,吉恩与塔拉的二哥肖恩都曾与作者有过温馨的时光,但更多的是争吵、暴力与斗争,但很难说吉恩和肖恩不爱作者,更多的应该是理念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吉恩在塔拉赴剑桥读书时低语“如果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么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买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深深让我感动。
二哥肖恩是恐怖的,他经常露出“天使般的笑容”,行为却暴力血腥、不可琢磨,这个人物作者用了很大篇幅去描写,因为他,塔拉与父亲、母亲、奥黛丽等都进行了决裂。我有时候想,如果没有肖恩,作者会不会无法像鸟一样飞往她的山,最终还是会回到她父亲和母亲为她设定的轨道上?当然这只是猜想。
2. 关于原生家庭
美国的原生家庭与中国的原生家庭好像区别还蛮大的,美国人更加自信,或者说有些自大,每个家庭都有一套自己信奉的生活准则,并且认为这种准则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中国的家庭,虽各有差别,但基本上都在传统儒家的框架之类,信奉谦虚、谨慎和低调。美国冲破原生家庭则更加导致格格不入,中国则可能中庸。(观点可能片面,只是现在的感受,也许随着阅历加深,会有不同的见解)
塔拉所生活的原生家庭,总让我想起两个美国电影,一个是德斯汀·克里顿执导的《玻璃城堡》(The Glass Castle),另外一个是德布拉·格兰尼克指导的《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父亲与女儿的感情,都有原生家庭与现代社会的冲突,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大家可以去看看。有空的时候,也会将两部电影的观后感写出来。
电影《玻璃城堡》海报 电影《不留痕迹》海报原生家庭是双刃剑,它会赋予你在这个人世间生活所需要的性格和品质,也会对你的思想进行禁锢。冲破固有的思维,你将真正实现思想自由。正如塔拉所言,“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站在角度不同而已。
最后放上本书塔拉的几张照片,一个很有性格的倔强的女子。
塔拉 塔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