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

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

作者: 方知味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0:21 被阅读0次

    这是我小时候听爷爷讲的谚语。《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谚云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

    讲的努力/实力、运气和考试成功的关系。

    进考场之前,不要因为自己运气好/坏就不努力;进考场之后,不要因为自己实力超群就觉得舍我其谁。

    传统还会讲点鬼神因果报应的故事,譬如某生,才思敏捷,但曾坏人名节,入场后冤魂来缠,遂致发挥失常。

    这种故事,有制造舆论,维护道德的目的和效果。

    我们总说今天的中国人失去敬畏,什么事都敢做。

    有人开出药方,引入西方的宗教,让人懂得敬畏。

    这就是所谓从”启蒙“变成”蒙起“,回到”神道设教,补王化之不足“的老路。

    ”药方只贩古时丹“。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表哥考上北大,她去请教,表哥说,都是命。

    考得好,是命;勤奋,也是命。

    命中注定勤奋,命中注定考得好。

    这是彻底的决定论。

    让人无语,让人不服。

    按勤奋和运气可分四类:(1)勤奋+运气好;(2)勤奋+运气差;(3)不勤奋+运气好;(4)不勤奋+运气差。

    单就考试来说,我大概属于(3)”不勤奋+运气好“,以至于被考上北大的学霸同学鄙为”考试型选手“。

    其实考试运也有起伏。

    高考前有三次模拟考,一模后去叔叔那里占了一卦,叔叔断定考得不错,并预言会考得一次比一次好,高考则是最高峰。

    我对他的判断不是很有信心。

    一模、二模、三模,果然是一次比一次好。

    但是高考会不会考得更好,我还是很怀疑。

    结果证明叔叔是对的。

    自由意志论者,往往认为勤奋与否是自己决定的,所以要尽人事。

    无论自责,还是指责别人,都以”不够努力“为理由。

    这种指责多见于自己不努力,但要求子女一定要努力的中国式父母。

    在彻底的决定论者看来,努力不努力也是注定的。

    更何况,即使努力,未必能改变成绩,所谓“开窍”。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你会把他的一切都当作自己努力的函数。

    儿子说话早,我们认为是遗传基因好、是我们跟他说话多的结果。

    女儿说话迟,我们才承认,个体差异客观存在,跟父母努力无关。

    有本书,叫《慢养》,台湾人写的,可对治当代国人的育儿焦虑。

    说话早,未必学习就好;说话迟,未必学习就差。

    再说了,学习好,未必人生就成功。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南怀瑾先生引用过这句话。

    中国人的老话:“小富由勤,大富由命。”发小财、能节省、勤劳、肯去做,没有不富的;既懒惰,又不节省,永远富不了。大富大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但大富的确由命。

    大富由命的意思不是说大富不需要努力,而是光靠努力是不足以大富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奋斗,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窗下休论命”的说法,就是要人不要因为命好/命歹就放弃努力。

    这就有点否定“彻底的决定论”了。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是“自由与决定论““不相容论”者,这是因为我对“自由”的定义比较严格,或者说苛刻,即在我看来,只有人有选择”这样做“或”不这样做“的权力时,他才是自由的。

    如果一切都已决定,怎么能说他是自由的呢?

    而持“相容论”的人则对”自由“的定义比较温和,即自由不是与”被决定“对立,而是与”被迫“、”不自愿“或”被威胁或强制“对立。

    据说这一颇受争议的解决来自霍布斯。

    也就是说,即使某人已经注定要考上北大了,他本人正好也是热爱学习,向往北大的,他依然可以在”未受强迫“的意义上是”自由“的。

    同理,某人注定要喜欢X,X就是他这种人的菜,只要他不是被迫去喜欢X的,依然可以认为他是自由地爱上X。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更多的经验是,你很容易看出别人的问题,但TA就是执迷不悟,你忍不住劝TA,仿佛你一劝TA就会听似的。

    事实上,无论你怎么劝,TA也不会改变。

    看似TA有这个自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其实不然。

    传说托尔斯泰曾经跟人讨论小说中的主人公,表示虽然他也不希望这样,但是安娜必须要死。

    放下理性主义的偏见与固执,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的命运,就是注定的,你对一个人了解越深,越能够体会这一点。

    我有个年轻的朋友,遇到了一个姑娘,这姑娘曾经为前男友堕胎,跟他在一起后,他对她非常好,但她还是劈腿了,他愤怒不已,为此跳楼自残,两人分手。

    所有的师长、朋友都劝他,她不适合你,她配不上你。

    但是没多久,他们又复合了。

    然后,她又劈腿了,他暴跳如雷,伤害了这个姑娘,姑娘报警,把他送进了监狱。

    这个年轻的朋友平时很安静,但是一涉及感情就很冲动,后来我才知道他小时候父母离异,他不是每年都有机会跟生母团聚。

    他告诉我,他抓狂的理由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总是伤害我?

    我一直思考,他为什么总是为感情如此激动?是因为早年父母离异让他缺乏安全感?是因为他父亲对他要求太严导致他不能接受任何挫折?

    想来想去,想得头疼。

    不如直接相信:”他命中有此一劫“。

    十多年前,有段时间,每晚心潮起伏,不能入睡,只好反复听两张英语磁带,《英文背诵经典》,其中一段摘自海明威的小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使劲地爱她,直到你的爱将她牢牢绑住。

    绑不住呢?

    抓狂?

    崩溃?

    不伤己,则伤人?

    海明威后来自杀了。

    不知道跟这种用力过猛的爱情观有多少关联。

    感情也好,考试也好,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

    这两天,浙江的孩子正在中考,希望孩子们的父母不要太执着,“场中莫论文”,别把成绩看得太重。

    有时候,恰恰因为你太在意,孩子反而会发挥失利。

    如果孩子真考差了,与其责备孩子,不如反省自己。

    或者干脆一点,认命。

    2001年暑假,去北大上法学院的考研辅导班,周旺生教授戴着一副墨镜,酷酷地对我们说,其实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你们能不能考上,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让我试试?

    底下一片沉寂,没有人敢做出头鸟。

    18年过去了,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看孩子的父母,就能预言考试结果。

    这预言并不会影响未来,因为孩子依然是自由的,TA的父母也是自由的。

    《亵渎》里教皇的大预言术,跟自由也是兼容的。

    想通了这一点,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预言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av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