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一(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67352941/
因为工作变动,我们从A城搬到B城,我们在B城租了一套老房子,这里老年人居多,离市中心较远,但生活工作都还算方便,主要是房租不高。这里不是他的故乡,他曾在这里上学,这里更不是我的故乡,这里离我的家,一千七百多公里,距离跟我曾上学的地方相差无几,但它们在两个方向。
他的同学只还有一两个留在B城,但都不是十分交心的朋友,很难得才会见上一面,有时间也没有聚会的欲望。他的微信好友有一千多个,我的微信好友二百多个,都在本地的,也不过止于工作,泛泛之交。无论我们的工作是挣八千的工资还是三千的工资,周一到周五,我们一样都很忙,没有闲暇多做其他的事情,这是城市给人带来的残酷,为了换取生存,人只能低头屈服。
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我们各自吐槽工作的繁重、领导的变态、同事的无奈,还有一起安安静静好好地吃一顿晚饭;周末我们相依为伴,逛服装店,逛鞋店,逛超市,吃烧烤,喝啤酒,做饭,看电影,做爱,或者,各自抽烟,望向远方的神情并不相似,他有他对生活的思考,我有我对人生的认知。我们也吵架,大部分是我挑起,在他看手机忽视我时、在我忽然烦闷情绪化严重但他无法理解时,短时一两个小时便过去,长时一两天才会平复。我们在这种平淡也颠簸的日子里,努力抵抗人生真实的无趣,准确说,只有我在抵抗,他总是平和接受,并自娱自乐,我不行,我总得找点什么才能让自己感受到心脏脉搏跳动的意义所在、才能点起希望的光束支撑自己往前走去。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我不善言谈,所以朋友极少,从小一块长大的姑娘,像是亲人,不似朋友,离开家上了大学后,我们的言谈几乎止于家常与曾经的同学;大学的室友,交情算是深一些,因为彼此了解,但毕业后也各自散去,东西南北,毫无交集,所以也联系甚少。可能也有一两个,算得上交心的朋友,时间与空间隔阂,我们也难得联系。逐渐的,我也不再考虑朋友这一关系的存在,开始相信,成年人没有朋友也不需要朋友。他比我好,一张嘴很能胡说八道,大学也玩得一群好兄弟,平时偶有时间,一块开开视频吹吹牛逼,暂时放松一下工作生活压力,那时的欢乐,我偶有羡慕,但我知道自己是个冷清的人,有他陪在我的身边,我已觉得十分幸运。
曾时常觉得孤独,想家,却觉得家是个无法理解我的地方,因此不想回去。也想满足家人的期待,解救家庭的困境,却不是那种能打拼出一番事业的女强人,甚至在工作的道路上走得十分坎坷。我也曾十分在意无关紧要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否做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并稳定下来,所以总在工作难以坚持下去时十分焦虑与惶恐,毕业两年,心中还是有很想去完成的梦想,脑袋里还是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尽管也被现实磨得有些疲惫与胆怯。可是,种种,其实虚渺的负担,在24岁这一年,似乎都被卸了去。我感受到真切的被爱;我痛彻心扉哭泣过后,那些以为迈不过去的鸿沟,在某天,忽然也消失了去;我又有了勇气去寻找最想成为的自己,不再担心别人怎么看,只想要一个自己满意的生活。我的不善沟通,也曾给自己带来烦恼,一次次走进死胡同心底灰暗,变得善于沟通,可能,很难实现了,可我觉得一定还有其他办法,能弥补不善沟通这件事,比如,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别人曾对你错误的认识,所以我决定接受自己这些缺点,而努力从其他我能做到的方面完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