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育-家庭篇亲子教育
你再抱怨,孩子真剁手了!

你再抱怨,孩子真剁手了!

作者: 蔡颇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3:41 被阅读0次

    你无心的抱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你随口的命令,将织成孩子无法挣脱的网。

    为了抛弃祖业,他剁了左手

    一个富翁到了暮年,为子孙留下了一座商业帝国,颇感自豪。他把已成年的孙子带到公司大厦最顶层的办公室,站在落地窗边,指着眼前的群楼对孙子说:“你这小子,不知哪来的福气!我和你爸一生打下的基业,现在都交到你的手里,你一定要珍惜,不要辜负了我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孙子的反应十分激烈,大喊着不要接手家族生意。爷爷大骂其“败家子”、“不识抬举”、“白眼狼”,爷孙俩不欢而散。此后,爷孙双方不停争执,都不肯让步,爷爷的怒火一再升级,说出了更多侮辱孙子的话。

    终于有一天,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在爷爷激烈劝说下,孙子用刀剁下了自己的左手,告诉爷爷:“我情愿死,也不愿去做你们的生意!”

    我们只知道穷人为了控制花钱要剁手,却不想富人为了拒绝产业也会剁手!原因究竟何在?

    故事的最后,孙子道出了玄机:“从小我就听你和爸爸说,做生意太苦了,下辈子一定不再干这行。你们下辈子都不想做的事情,这辈子还想让我做?没门!”

    故事情节颇为夸张,有点寓言意味。不必究其真伪,却应对其寓意细细体味。它告诉我们:

    1、家长对一件事情的描述、评价和态度,会影响甚至决定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2、我们对家人说话的方式,也对他们是否听从你的要求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你抱怨的事情,成了孩子的病

    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做点家务,总是一肚子怨气,一会埋怨丈夫抽烟把被褥熏黄了,一会埋怨丈夫的袜子到处都是,一会又埋怨丈夫摆放碗筷的位置不合理……然后历数自己从早忙到晚,干了哪些事情,太不容易了。

    如果你觉得从这看来这个丈夫是家里的甩手大爷,那便大错特错了。大部分家务,其实是那位丈夫负责的。不仅如此,丈夫这个干活的还经常被不干活的妻子指责。

    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忙了了一天的丈夫做完饭刚要休息一下,只听妻子在厨房里大喊:“我不是说了倒完酱油盖子要盖上吗?你怎么又没盖?”有时丈夫会沉默,有时则会怼回去:“我做好几个菜怎么顾得上?我又没让你收拾,一会我刷碗时会盖上!”

    几十年过去,直到暮年,妻子还是满肚子怨言,丈夫也依旧如故。

    越是烦心事,越要笑着做

    故事没有完,而是延续到了他们的女儿身上。

    女儿关于家务的记忆,都是负面的。妈妈的抱怨,从来都是在对她昭示,做家务是一件既苦且累,还不讨好的事情。潜移默化中,家务于她,便成了痛苦的事情。

    她的房间凌乱,脏衣服成堆,不到没衣服穿从不洗衣服,每次大扫除,都要被人催促着,且带着万般无奈。她试着改变心态去做收拾和整理工作,却屡屡浅尝辄止。直到自己为人妻母,家务依旧是她最讨厌的事情。

    其实,全家一起哼着歌分工做家务,打扫完后坐在一起欣赏家里的整洁,相互击掌庆祝,不亦乐乎?如果妈妈能带着喜悦的心情去做家务,遇到丈夫的小问题,温柔地提醒,收拾完毕后带领全家一起庆祝,便是给女儿做出了这样的示范:

    面对任务要积极乐观地去完成,然后给自己以欣赏和鼓励。

    笑着完成——完成后庆祝,这样做下去,人生便会成为有趣的闯关游戏。无论成败,这个过程都将充满乐趣和生机,而不是沮丧和颓废。

    抱怨吧!命令吧!我就不改!

    富翁只是想让孙子继续努力把家族产业经营下去,有错吗?没有。妻子说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丈夫为何不能管理好袜子?但他们习惯用抱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用命令来指使别人,就从有理变成了无理。

    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萨提亚写道:

    假如你让3岁孩子把他的玩具收拾起来,而他却对你的话置之不理,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或许是你要求他的方式是不一致的或者唠叨的……你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有效地处理这个事件:和孩子保持目光的平视,用一种爱抚的方式拍拍他,然后以一种轻松但却不失坚定的语气告诉他该把东西收拾起来了,当事情以这种方式发展时,这就成了值得庆祝的部分。这段小插曲成了孩子轻松学习的过程。

    好说好商量,我才听你的

    不管是3岁,还是80岁,平视他、带着温和而坚持的语调和真诚的目光要求他、完成后共同庆祝,都比高高在上地命令他、不耐烦地批评指责他来得更加有效,也更加令人愉快。

    如果妻子带着欣赏的口气赞扬丈夫是个顾家、疼老婆的好男人,再诚恳地对他说,希望他不要吸烟,放好袜子,及时盖上酱油瓶盖,丈夫不至于不肯改变那些行为,家务之于女儿,也不会如此沉重。

    妻子的抱怨和命令,看起来是为了促成改变,实则堵死了丈夫的改变之路——你既然给我贴上了“又……”的标签,我何必又要改呢?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事情都没有得到肯定,又何须再按你的要求去做呢?不改变,看似是习惯,实则是赌气罢了。

    正如萨提亚所说:“觉得自己惹人喜爱,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的人更容易接受改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再抱怨,孩子真剁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by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