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对夫妻烧制砂器数十载 每天能做六七十个砂锅

这对夫妻烧制砂器数十载 每天能做六七十个砂锅

作者: 三斤说事 | 来源:发表于2016-04-25 16:51 被阅读115次

郭亮根、董慧英夫妇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

砂器作为晋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传承着历史,也为当地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随着社会发展,久负盛名的砂器制作工艺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远去,如今只在少数几位传承者中延续着。郭亮根、董慧英夫妇就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图/文 侯晋帅)

过去,山西忻州地区的五台、定襄、保德等地都有砂锅制作,这里的砂锅和砂壶长期成为当地一种特产,并在五台山佛教圣地周围很出名,堪称一绝。这里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以泥货为生的家族,捏制、出售泥砂制品成为这里许多人的生存依托。现在许多晋北地区的老百姓还保留着用砂锅做饭、炖肉、煮菜的习惯。

图为52岁的郭亮根在火炕边捏砂器坯,他从26岁开始学习砂器的烧制工艺,这一行当,他干了近三十年。

砂锅好,活难做,砂锅用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从专门的地点拉回耐火土,按比例配上炉渣。图为老郭的爱人董慧英手里拿着砂坯泥团,她跟着老郭烧了近二十年砂器。

董慧英在称一个砂坯泥团的重量。为了保证砂器的均匀,需要对每件砂坯的材料进行量化。

老郭对每件砂坯要求非常严格,不平、不圆、有眼、有裂纹的坯件老郭一概不要。图为老郭在检查砂坯的边缘。

图为火炕上正在烘烤的砂坯。火炕要求四季恒温,火炕的作用是对砂器进行烘干。

烘烤也是一项很繁琐的工序,白天和晚上都要不停地对每件砂器进行翻烘,三到四天后才能使全部砂器烘干,达到烧制的要求。图为董慧英在翻烤砂器。

这满炕的砂坯需要老郭夫妇辛苦忙活好几天。老郭说,他平常只是在农闲的时候做砂锅,夫妻俩每天能做六七十个,一年下来能做一万多个。因老郭做的砂锅外形美观、精致,炖肉熬饭不易裂,且饭菜经过砂锅熬制后口感好,所以方圆百里的商贩们常来下单,往往是供不应求。

烘干已经完成,老郭夫妇准备把炕上的砂锅搬到院子里进行烧制。

夫妻二人在烧制砂锅的整个环节中,配合紧密,且时间安排巧妙,这是长期协作的结果。

老郭夫妇在对砂锅进行入炉前的检查与翻烤。

老郭在对砂坯进行最后的检查。

老郭说,做砂锅要求细致,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费劲,就比如在烧制过程中,火坑的边缘不能围得过高;每件准备烧制的砂锅不能有潮气,达不到它的干度,底子就容易爆裂,掌握不好的话,砂锅会整炉整炉的爆裂。

这样的砂锅烧制一般需要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火候的掌握是关键,煤的品质也会对砂器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烧制的二十几分钟时间里,老郭夫妇也不停闲,董慧英在捆制上一轮烧好的成品,老郭则会对下一轮烧制的砂坯进行整理。夫妻分工合作,紧密有序。

砂器出炉,老郭把烧好的砂器一个一个挑到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冷却。

老郭的电话又响起,原平的客户要1000个中号砂锅,老郭满口答应下来月底可以提货。老郭说:“我从小学下的这门手艺现在舍不得丢掉,这二十多年来就一直这么干过来的,尽管周边地区已经没有人干这个活了,但对我来说,通过这门手艺还能补贴点家用。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只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对这门技艺的感情。”

#征集令#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有故事的朋友,或者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请联系我们,让你登上《三斤》。

编辑#提供线索#+文章内容,发送至nongjia15@126.com,并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文章一旦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发布曝光,同时可以签约成为我们的专业辑稿人。

▲点击关注,带你走进更大的世界『一个靠大家转发取胜的组织』

摄影:侯晋帅作者:苗锦锦

转载于中国人的一天

郭亮根、董慧英夫妇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

砂器作为晋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传承着历史,也为当地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随着社会发展,久负盛名的砂器制作工艺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远去,如今只在少数几位传承者中延续着。郭亮根、董慧英夫妇就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图/文 侯晋帅)

过去,山西忻州地区的五台、定襄、保德等地都有砂锅制作,这里的砂锅和砂壶长期成为当地一种特产,并在五台山佛教圣地周围很出名,堪称一绝。这里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以泥货为生的家族,捏制、出售泥砂制品成为这里许多人的生存依托。现在许多晋北地区的老百姓还保留着用砂锅做饭、炖肉、煮菜的习惯。

图为52岁的郭亮根在火炕边捏砂器坯,他从26岁开始学习砂器的烧制工艺,这一行当,他干了近三十年。

砂锅好,活难做,砂锅用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从专门的地点拉回耐火土,按比例配上炉渣。图为老郭的爱人董慧英手里拿着砂坯泥团,她跟着老郭烧了近二十年砂器。

董慧英在称一个砂坯泥团的重量。为了保证砂器的均匀,需要对每件砂坯的材料进行量化。

老郭对每件砂坯要求非常严格,不平、不圆、有眼、有裂纹的坯件老郭一概不要。图为老郭在检查砂坯的边缘。

图为火炕上正在烘烤的砂坯。火炕要求四季恒温,火炕的作用是对砂器进行烘干。

烘烤也是一项很繁琐的工序,白天和晚上都要不停地对每件砂器进行翻烘,三到四天后才能使全部砂器烘干,达到烧制的要求。图为董慧英在翻烤砂器。

这满炕的砂坯需要老郭夫妇辛苦忙活好几天。老郭说,他平常只是在农闲的时候做砂锅,夫妻俩每天能做六七十个,一年下来能做一万多个。因老郭做的砂锅外形美观、精致,炖肉熬饭不易裂,且饭菜经过砂锅熬制后口感好,所以方圆百里的商贩们常来下单,往往是供不应求。

烘干已经完成,老郭夫妇准备把炕上的砂锅搬到院子里进行烧制。

夫妻二人在烧制砂锅的整个环节中,配合紧密,且时间安排巧妙,这是长期协作的结果。

老郭夫妇在对砂锅进行入炉前的检查与翻烤。

老郭在对砂坯进行最后的检查。

老郭说,做砂锅要求细致,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费劲,就比如在烧制过程中,火坑的边缘不能围得过高;每件准备烧制的砂锅不能有潮气,达不到它的干度,底子就容易爆裂,掌握不好的话,砂锅会整炉整炉的爆裂。

这样的砂锅烧制一般需要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火候的掌握是关键,煤的品质也会对砂器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烧制的二十几分钟时间里,老郭夫妇也不停闲,董慧英在捆制上一轮烧好的成品,老郭则会对下一轮烧制的砂坯进行整理。夫妻分工合作,紧密有序。

砂器出炉,老郭把烧好的砂器一个一个挑到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冷却。

老郭的电话又响起,原平的客户要1000个中号砂锅,老郭满口答应下来月底可以提货。老郭说:“我从小学下的这门手艺现在舍不得丢掉,这二十多年来就一直这么干过来的,尽管周边地区已经没有人干这个活了,但对我来说,通过这门手艺还能补贴点家用。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只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对这门技艺的感情。”

#征集令#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有故事的朋友,或者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请联系我们,让你登上《三斤》。

编辑#提供线索#+文章内容,发送至nongjia15@126.com,并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文章一旦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发布曝光,同时可以签约成为我们的专业辑稿人。『一个靠大家转发取胜的组织』

相关文章

  • 这对夫妻烧制砂器数十载 每天能做六七十个砂锅

    郭亮根、董慧英夫妇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

  • 经常用来煲汤的8种锅,每种锅的使用方法和功效都不同

    【砂锅】 砂锅 砂锅由陶土和沙混合烧制而成外涂一层彩釉,外表光滑,一般用于制作汤菜,砂锅气孔较小,不耐高温,锅口大...

  • 这对夫妻

    关于孩子和网友见面,这件事情的发展,和处理方式很想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夫妻。尤其是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

  • 【夏雪百话作文】(九十一)修辞应用之双关

    【箴语】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砂锅,就是用泥烧制成的锅,人们一...

  • 这对小夫妻

    7月,徐亚娟和成建刚两口子还未到假,就回了单位,对他们夫妻来说,推后休假、提前返岗已经不是第一次。 4月底,在家休...

  • 捡废品的怪夫妻

    原创:闲人诗涵 “怪”,没有贬义。 01 这对夫妻,据说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却又每天在一起。 每天在一起捡废品,...

  • 家乡情——青砂器

    蔚州青砂器是蔚县传统手工艺品,按不同用途分为砂锅、砂壶、砂吊等器皿。当地百姓用来煎药、炖菜。明初年间,一位...

  • 明针对紫砂壶气韵的影响

    1、明针的作用: 明针是紫砂器生胚的一种表面修饰工艺,通过工具的抹刮压使器物烧制后表面形成结烧层光洁细腻,使各部分...

  • 这幅皮囊

    唯有存在,才能做去到远方的飞鸟,而死亡只是凋零了的羽毛。 活着,很重要! 就要出去了,和远方的兄弟讲着再有六七十个...

  • 这对老夫妻

    “来……”妈妈把剥了皮的葡萄送到爸爸面前,平躺的爸爸乖乖张开了嘴。待爸爸努努嘴,妈妈马上体贴地把手掌伸到他嘴边,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对夫妻烧制砂器数十载 每天能做六七十个砂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cq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