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jfT1LnjlYTNByhHfNx-lmQ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聊《道德经》其实是做一个普及的工作,结合大家的生活实际,来讲一讲《道德经》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跟上课不一样,如果在学校里上课,我会把各个版本给大家列出来,我会讲为什么这个版本我们认为是对的,为什么这个会出现偏差等等,历朝历代的学者们对它怎么解释,我们怎么解释,在学校讲课会讲的很详细,但是我们跟大家这么聊天,每天早晨用一点时间了解一下《道德经》的思想,我觉得挺好,以后如果真的有机会的话,我觉得再把《道德经》的各个版本、各位学者的注解、我的看法,一点点给大家再讲,这就更全了,当然那应该是在课堂上讲了。
今天我们接着讲第五十一章,前面老子讲了“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今天接着讲,“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这句话是接着前面的,所以万物尊重“道”,认为“德”特别宝贵,把它放到尊贵的位置上,万物都很尊重它,我估计大家会不禁问一个问题,道德都是为众生做事,不求回报,为什么万物又“尊道而贵德”呢?还特别尊重它,把它放到非常尊贵的位置,它不是不要回报吗?
老子接着讲,“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这句话特别重要,也就是说大家尊重人家,“道之尊,德之贵”,它非常尊贵,但是“夫莫之爵而恒自然”,因为你不给人家爵位、地位,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叫“恒自然也”,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自然,而是自己然也,“然”就是这样,自己一直这样,没有任何改变,自己一直这么运转叫“自然”,并不是说大自然,大自然这词是后来才出现的,“爵”是爵位的爵,“爵”最早时候当一种鼎,这种“鼎”代表身份、地位。也就是说当年只有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配拥有这种鼎,这叫“爵”。后来引申为爵位,也就是说一个人崇高的地位。
老子说的“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德为什么这么尊贵?是因为即使不给他爵位,不给他崇高的尊重,人家也一直这样,所以万物更加“尊道而贵德”。这个道理很有意思,这句话对我们生活中的指导简直太重要了。我给大家列举两种态度,一种就是我们可能都在做工作,一种人我就要这个爵,每做一点事我要这个回报,你帮我评价,比如说公司里边有两个部门经理,都在为公司做事,一个部门经理每做完一件事一定跟领导说,领导我这事做的怎么样?您应该给我一个客观的评价,你应该给我讲清楚我做的好不好?夸我几句,一定做好。再做件事,领导这个事我做的挺好,你应该给我相当的待遇,至少待遇应该上来,他每做一件事不断地要结果,要别人的评价,要别人的回报,你不给我回报我就开始抱怨,为什么给他回报,不给我?你对他怎么样、对我怎么样,就开始要这个待遇,总是要这个“爵”,这是一种人。
另外一个部门经理就去付出,不在意回报,就是做事,把事做好,至于回报多少我并不在意它,给我当然好,不给无所谓,我就是这么做,甚至我做好事你侮辱我,我也不在意,我接着认真把事做好。大家说,这个单位部门里边,您说谁更有力量?谁更有实力?谁更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我觉得在办公室呆的时间长了,您要碰到这两种人,如果很典型的话,您心中的答案一定是很清楚的,整天要评价、要待遇那种,估计天天跟您来回讲,做一件事就讲,我估计您头会老大的,有人说待遇不要,人家能给吗?待遇必须自己争取,待遇争取又有什么用呢?
真正悟道的人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这些都是结果,这些结果都是虚幻的,有更好,没有也挺好,都不要在意它,那种真正放下的,人家认真做事,坦然、快乐的开心做事,我就是为大家做事,挺好、挺开心的,至于回报不大在意,这种人您觉得别人看不到吗?您觉得别人就真的欺负他?不给他待遇,就不给待遇,除非这个公司是纯心想倒闭的公司、纯心不想干好的公司,一般情况下,公平原则还是适用的,你付出了多少,大家看到还是会给你回报的,而且这个回报您并不是那么在意,其实没那么在意,您很在意快乐地工作,我觉得这样的人比较坦然,这样的人德行就广厚。
我昨天给大家讲了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故事,其实郭子仪在历史上大家一直没有特别重视,大家都把他当做一个武将,其实我看郭子仪一生做的事,这个人绝对是悟道之人,这个人的境界很高,他就是“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每次平叛以后,把叛军打败了,朝廷这边,宦官就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不断地整他,结果释去兵权,让你回家了。别人会觉得不公平,气愤的不得了,所以当年还有一个名将叫仆固怀恩,这个人其实跟郭子仪都是特别能征善战的唐将,但是因为不公平待遇出现以后,他就觉得气不过,最后他也成为叛军反叛了,最后他整个人生一败涂地。
而郭子仪他释去兵权以后,这叫“莫之爵也”,没给你爵位、没给你相应的地位,这时候就能看出来你真正做事的动机到底怎么样,他根本就不在意,我本身就是为国家去出力的,为了老百姓免遭涂炭去做事的,做完这件事以后给不给我爵位,没那么在意,不在意这事,结果反而下次平叛的时候还需要他出来,结果一而再再而三,这样的人真的就会吃大亏吗?就在当年,郭子仪就成为大家的偶像了,全天下的老百姓看不在眼里吗?全在看在眼里,郭令公这种状态人家还出来打,佩服,所以大家无比尊敬他,这就是“道”的原则。“莫之爵而恒自然”,没给我地位,但是我依旧这么做,一直这么一点点做,很自然,“自己然也”就这么做下去,最后结果是“万物尊道而贵德”天下都尊敬您,因为您的功德大家一看太深厚了,这种境界的人,这是真正我们需要的领导,所以郭子仪人生圆满,唐朝的时候他活了80多岁,子孙满堂,家里边孩子都成才了,皆为国家栋梁,到哪去大家都尊重他。
昨天有朋友留言说的好,听完我讲完明白了,郭子仪能够做到“入军不被甲兵”,进到两军交战的军营里,他能不穿铠甲,因为他有深厚的德行,有那么多年积累的威严,他的德行全天下、连少数民族都景仰,这种人佩服,一看郭令公来了,赶快翻身下马磕头,郭令公赶快请进来。看似这个人尊贵,但是是因为人家自己本身没在意尊贵,人家认真做事,最后大家才尊敬他的,这就是老子《道德经》里边一再跟大家来回讲的这么一个法则。您能做到这点的基础是什么?是看透名利,看透世间万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您在意它也没大用,这东西有什么大用呢?您看到以后您就能放松它,然后您去认真做事,结果反而回报越来越好,心里越来越从容,在人们心中德行越来越好,是这么一个道理。
最后,我用一个工作来给大家形容这两种状态,我前面讲了两种人生状态,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们家雇保姆,观察保姆,保姆的工作状态就让他感触颇多,他说有两种保姆:一种保姆就是他们家现在的保姆,工作特别好,很认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人必须随意,不大在意,哪天多一天,哪少一天,不大在意,放假了多干一天没什么大事,我对这个保姆心怀感恩,所以每到逢年过节,我都给她5千块钱以上的红包,感恩照顾我们家老人,照顾我们一家老小,这个人很随和,不大在意它,我也不跟您费心算,哪天,节假日没休息,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得特别好,不算那么仔细,到最后特别感恩,就给她红包,给她表达,有时候特别安排她放假,多回家休息两天,这是良性互动。
之前有的保姆很职业,来了给你算时间,自己手里有个小本,哪天多干了20分钟,哪天节假日没休息,这要加倍工资,每个月的账非常复杂、非常职业,跟小区里边其他家庭保姆交流,谁家保姆哪个待遇比较不错,回来跟他要,我觉得我的待遇应该怎么样,不断地争取,每个月底算账的时候,他说他们家算的晕头胀脑,因为他根本记不住哪天多干了20分钟,算起钱来有时候都能吵起来,那个保姆在他们家干,使他特别头疼,特别紧张,最后不能让他干了,对不起我们实在不适应,换人吧。
她越在意自己的“爵”,大家对他的评价、称谓和待遇等等,越没法融洽相处,干不下去了,而这边不大在意的,她就会付出,无所谓,我热爱这个工作,我喜欢这个工作,很快乐的工作,结果大家反而给她回报更多,其实他讲完这个事,我觉得真的有一定代表性,这是最小的工作,一个最简单的工作,在这种工作里边,你能看出两种不同工作态度的人,最后会影响不同的工作环境。两个工作环境最终完全不同,一个看似很专业,但是处处去计较,反而干的步步维艰,宽容一些、放下回报,努力做事的人,大家给他回报更多,其实这只是举个小例子。
在我们更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在我们大公司里,有可能很多因素掩盖了工作态度之间带来的结果,其实最终这个法则一定会成立的,人们是因为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而结成团体的,人们绝对不是因为算每一点利益最后结在一起的,这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除了在工作里,在做人方面我们也是如此,这个大家自己一点点儿体会。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