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深柳
清明节现在的清明节,其实是由古代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合并。更早的时候,上巳、寒食,都比清明的名气大。
上巳本来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按照风俗,这一天要在水边洗涤污垢,乞求平安。孔子所谓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讲的其实就是上巳沐浴祭祀的风俗。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的时间就固定在农历三月三日,节日的内容也变成了水边的宴饮和踏青。
寒食节是在冬至之后的105天,也就是清明节之前的1~2天。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禁烟火,大家都只吃冷饭,所以叫寒食节。
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烧死在山西绵山的介子推,这个节日就又增加了祭祀这个重要内容。从汉到唐,寒食一直是民间的第一大忌日。历朝历代都要放假,让人回乡祭祖扫墓。
白居易:“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他讲的就是寒食节扫墓的情景。
那清明节又是怎么回事呢?清明,本来不是节日,它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为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叫做清明。
大概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大家对节气最敏感吧!清明的地位从唐朝开始就逐渐提升,到了宋朝之后,干脆合并了上巳(三月三)寒食(清明前一两天)两个节日
从上巳那儿接收了游春的内容,又从寒食那儿接收了祭扫的内容,这才演变成了今天的清明节,一个三合一的节日。
资料来源于:
二十四节气
蒙曼老师《品最美唐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