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啥也没干,就打了三通电话。少则40分钟,多则一个多小时。分别打给亲戚,同事和领导。虽然假期时间很宝贵,没有拿来看书学习,但一个上午,聊得很开心,很知足,很有价值。
第一个电话是打给亲戚的。这人是我姨家的表哥,比我大三岁。在母亲那边兄弟姐妹中,就属我们两个最小,所以小时候我们两个玩的最多。
年龄越来越大,我们都成家立业,生了娃娃,有了稳定的工作,平时见面的机会少了,交流的也少了。今天打电话过去,虽没有小时候的那种亲切,但言语间还是能体会出兄弟间的那种关怀。
表哥和我工作的性质不同,所处的圈子不同。在他那了解到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第二个电话是打给同事的。跟同事相处了三年多,因为岗位的调整而分开,时而打个电话探讨一下工作。最近公司人事调整的事情,了解到同事有怨言又很无奈,我就想跟他好好沟通沟通。
由于疫情的影响,没有办法坐在一起畅谈,趁着今天休息,便把电话拨了过去,就公司内部八卦与槽点相互吐槽,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探讨中接受现实,在安慰中舒缓心情。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领导的。给领导打电话之前纠结了很久,因为平时打电话都是探讨工作,今天的重点是围绕工作引入生活。
纠结过后,最终把电话拨了出去,先表达感激,后引入话题,你来我往,闲聊甚欢。领导偶有吐槽,偶有探讨,偶有传授。
吐槽现实的不公,引起共鸣,彰显各有各的烦恼。探讨工作的方法,激励提升技能,努力进步。传授过来人的经验,教我避开雷区,少走弯路。
书有好书坏书之分,好书在传播知识,坏书在颠覆认知。网络有真知,有谣言,加工处理后的网络信息是普惠性的,人人可皆知。只有一对一的通话是点对点的,虽然价值不一,但凝练出来的都是精华。
一通电话一份营养,三通电话就是三份营养。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怕营养过剩,就怕消化不良。
至此,我也深深体会到“信息不对等”,感悟到“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是在小圈子里,层次不到你永远看不到”。
没事多沟通,不是所有信息都能在网络和书籍中找到。
致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