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学习不同之处是我们的领头羊从台湾归来,群龙有首🤣学习更有劲头~想到之前学习前后我们在路上的探讨与碰撞,在乘地铁前行和去林老师家汇合前往中,我选择了后者,并趁此机会,跟林老师结缘一本小经书,之后方便唸经。
第一节课是席讲师讲《道与教的区别》,从各个角度做了详细的讲解。其实我之前有过困惑,我本人比较喜欢多方了解,货比三家选其优,所以就想像林老师、陈讲师她们为何选择当下这个派系,而不是别的教派,求道这么多年,未曾想过另择高枝吗?不等我开口发问,今日份课程内容便已为我详细答疑解惑了。具体理论细节这里不展开,总之我信了,没必要众里寻他千百度,我还是有福气的,直接遇见了最高维、最究竟的道,而不是什么旁门杂类。
不过席讲师给我们讲了2个故事,还是蛮走心的。一个是父母亲的故事对比,父亲一生诵经“表面功夫”下地狱,母亲一次佛堂结缘即得真经上天堂,道与教立分高下,从某种角度上诠释了“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难题。第二个是姐姐妹妹分不清的故事,席讲师讲到姐姐毕业前一天丧生,毕业典礼成葬礼的时候,眼泪蹭一下上来了。这两个故事蛮精彩入心的。
第二节课是新民班互动发表感想课,我们一起先唱了圣歌,班歌,哈哈,我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班集体,没有瞎胡闹,我们有五年进修班的课程体系,未来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家围坐一个圈,轮流分享学习感想,这一圈下来最喜欢水容老师和最后吴姐的分享,两位讲起生活中真遇老天显灵的激动与赞叹,真真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不知哪里来的力量,一把在爬山高路上搂起险些掉下山崖的小孩;在图书馆忘记遗失手机再回去找,完好无损安放在桌上,手机似被无形力量受了金刚隐形罩保护。吴姐讲她觉知反思到换职业赛道改变命运,图书馆借书公交车上全丢掉,又被好心人全部归还,之后用心学习,快速找到工作,偶遇角落佛像,真情擦拭,回到座位恰巧发工资,发了好多好多钱的故事,中间几经反转,讲的真真精彩。
我就在想哇,我们身边其实真有护法神的存在,很多时侯很多问题化险为夷,不是理所应当,是有佛菩萨显灵帮助的啦,前面两位前贤故事能讲这么好,是她们有很大的觉受与感恩。一起好好学,好好修,去遇见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吧。这节课林老师坐我对面,上海共修分享时,林老师欣慰的露出姨母笑,林老师欣赏着自己的耕耘努力结果,我欣赏着她的纯粹与善心善愿,画面有点美好。后来林老师说我们分享的时候,她最紧张,不知道我们会说什么,可能我们学习资历还不够强大🤣不过我们应该没给林老师丢脸吧,哈哈哈~
最后两分钟互动,跟着视频里漂亮小姐姐,伸出双手,我们是济公活佛的徒儿,我们是有师父护佑的。那一刻有点感动,小姐姐那么漂亮,那么年轻,那么笃定,那么有召唤力,似是老师的代言人,怎能不接受引领和教化。
吃完美味的饭团,我去上洗手间的空档,经过佛堂看见张兄,回来告诉潘姐姐,她瞬间两眼放光,想去坐坐。第一次昆山学习回来,我们有讨论过张兄与陈讲师的风格。这次有同修也在讲,像这么些优秀前辈们,他们的观点能量都一致吗?其实真不见得,每个人修习的方向和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跟其性格也不无关系,所以他们所吸引的受众就不一样。比如潘姐姐相对理性,她更容易受张兄吸引,我相对感性,就更容易受细腻的陈讲师吸引。当然,只是相对而言,喜欢是都喜欢的,但是被吸引到两眼放光,这种状态是掩饰不了、也装不出来的,哈哈。
那么我就欣赏着潘姐姐表达崇拜,从偶像那里通过交流,打开心中的困惑。张兄的教导我其实有听明白,虽然我有点着急回家,没有那么认真的在听(其实也认真啦,只是我知道我还可以更认真,如果陈讲师在的话,可能会像潘姐姐当下这种两眼放光的认真🤣)张兄讲到对杯子的定义与不定义;烦恼大多因过去而生;读《了凡四训》是否有生出感动?西游记里悟空两个师fu,师父与师傅的区别;不要只把书院当道场,你的书房或是阳台的一角也可以是你心中的道场;从物类物像明晰是在做自己还是取悦别人……
吴娇姐姐提出困惑,如何明心见性做自己?当下有点断片,不记得当时讨论的重点在哪里?只记得我的观点(可能也因小我障目了)🤣浅述一下吧,可能不知道在场其他人有没有悟,我个人似乎在这一点上打通了任督二脉,观点清晰明了又笃定。做自己与不做自己,都对,只是分不同的维度。如果就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来讲,人人争先恐后,人从众的时代,那么请你做自己,不要做别人,此观点没毛病。请你觉知自己的心意,选择自己真正所爱,静下心来做独一无二的你。但是换个角度,大家现在都在修行,每个人是自己但也不是自己,我们不妄想真的能修仙成佛,但我们有心去渡化有缘人,在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不能是自己,我们带着佛的使命,我们需要成为任何人,就像前面对杯子的定义,不要定义物类,同时也不必去定义自己,因为定义会有所局限,有所不能,归复婴儿状态,你是万能有着无限可能的,但我们被各种“污染”之后,我们被束手束脚了。再者道家的无为,如水一样有各种可塑性,顺从一切道法自然,所以说有自我会从某种程度上限制我们的行为与思想。
学习结束喽,林老师和水容老师顺道来家访,有点小激动,哈哈哈,开心。与林老师见过很多面了,但场景类似有限,之前的链接似乎停留在主与客,组织者与参与者,引渡者与被渡者……彼此深层次的了解似乎没有机会进行。然而通过昆山学习行,感觉可以近距离向前贤学习。通过昆山学习群大家每日的同修共进,大家也都在广结善缘和彼此助缘哇!随喜赞叹。
下一期应该是郭讲师讲解《大学》,分三期。听潘姐姐讲过她读《大学》的感受,似乎有读出感动,反观自照,我好像还欠缺那么点意思。期待下次的学习哦,虽然因为中秋节假日,要期待三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