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如何开启孩子们的休闲生活,在休闲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在古希腊,休闲就是从事艺术、审美、音乐、体操、散步、锻炼、辩论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包含身体活动,又包含思辨活动。以雅典城邦为例,每天下午,公民们会聚集到专供青少年学习、锻炼的“帕列斯特拉”(Palaestra)和专供公民休闲的运动场、散步的道路和举行讨论会的“基姆纳西姆”(Gymnasium)去学习、锻炼、讨论。
在古中国,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曾子不假思索地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的“曾点气象”。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时光的美好与生命的丰沛。我们的目光仿佛穿越千年时光,看到暮春三月的一天,太阳暖洋洋,习习的微风拂过,沂河泛起粼粼波光,岸边柳树垂下嫩绿的枝条,青青芦苇随风摇曳……换上刚做好的春天的夹衣,邀约五六个朋友和六七个孩子,有说有笑地一起去沂河里戏水,登上舞雩台吹吹风,风过耳送来燕子呢喃和黄莺啼鸣,一路大声唱着歌慢慢地回家!
琴棋书画、品茗赏花、饮酒作诗、宴请交友、参禅悟道、远足山水……,中国古人高雅的生活风范,展示着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身心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活艺术与生命理想。
青少年精力充沛、天性好动,让孩子们在假期动起来,在运动中休闲,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助其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增强体质、激发乐趣,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失为一种选择。
研究指出:运动能够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多巴胺、肾上腺素、血清素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不仅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还能够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树突、轴突的数量,增强大脑神经元间的连接与沟通。正是这种连接性的增加,使得大脑信息处理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让人的身心整体健康状态大幅提升。
几乎人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且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始终心情愉快,力所能及,随心所欲。
散步、爬山、溯溪、骑行等户外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能够让人们得以沉浸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治愈力量。美国作家梭罗曾在瓦尔登湖畔的森林隐居,散步、阅读、写作、耕种等日常活动共同构成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光,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最终使他得以创作出经典文学作品《瓦尔登湖》。而诸如攀岩、滑雪等活动是对技巧与勇气的双重考验,在适度挑战与个人技能的匹配中,引领人们踏入追求卓越与自我实现的征途。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是户外运动最优质的场地。
在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步行锻炼,能够提升孩子体力、肌肉弹性和骨骼强度,行走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更多观察周围,更好感知外界环境。骑行不仅学习、掌握了一项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户外骑行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孩子协调能力,长时间的户外骑行也能充分锻炼下肢肌力和心肺耐力。攀岩、攀树、绳网等攀爬活动,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全身协调能力有积极影响,还能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挑战精神。10岁前儿童肌肉生长和肌肉力量增长速度较慢,可以多进行斜面绳网等难度较低的攀爬,待12至13岁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速度加快后,可进行攀岩等进阶类攀爬项目,有助于刺激肌力的增长。动物园植物园游览、野炊露营趣味活动以及定向运动等,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等等。
从哲学的层次来讲,休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时间的自由支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由时间仅仅是休闲的可能性,自由时间固然重要,但自由时间本身不会直接变成休闲,自由时间的意义取决于人们自主自觉地积极地利用,以实现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休闲问题实质上是人生问题,人生的价值问题。
休闲的根本特性在于其自由性和个人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休闲完全是归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更不是吃喝玩乐。把休闲等同于享乐,必然让人“成为人”的休闲堕落成满足感性欲望的工具,休闲的健康价值也将不复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