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上锻炼,打招呼的人多了。有认识的老同事,更多是看似面熟,却不认识的人。
应该是眼见的体型变化,受到关注。只不过现在是维持体重,没刻意减。吃得过瘾,运动也趋于适量,每晚就慢跑六公里而已。不累也就有心情有时间和大家聊聊天。
昨晚遇到刚毕业时候一起报到的一个老同事,他和媳妇晚饭后出来遛弯。虽然住在同一小区,居然很少见到。虽是同事,不在一个部门,所有的情感来自刚毕业那阵子,一起住宿舍,海吃海喝的日子。大家都结婚成家后,很少再有交集。
他媳妇还是我大学校友,比我高一级得叫师姐,也算是熟人吧。
见了我居然一眼就认出来。可怜的我,人家对我印象还是二十年前没有胖的形象。他俩变化不大,我当然认得出来。我也跑完了,难得一见,慢慢遛弯,聊一会。
我感兴趣内容是他家宝贝女儿。他俩结婚早,很快就生了孩子,比我家小子大四岁。学大气物理的毕业博士,毕业时导师推荐她去同济大学当副教授。但是没用这份推荐信,而是留在北京结婚。女婿是北京本地人,学金融。如果去了同济,这婚可能就结不了了,两难之下选择留在北京,现在还处于寻找工作的状态。
这俩人只是简单讲述这事,没觉得这事有太大问题,好像多数人都会是这样的选择。
我却留心了。回家给太太说这事,太太也感觉不可思议。因为儿子给她说过导师推荐信的含义,和推荐副教授的分量。先去同济当教授呀,等有了成果再换工作单位就是。这个级别的工作找到一份可不容易。
我问太太,如果去同济,必须分手的话,你会怎么选择?
太太也纠结了。
我说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女孩和她对象关系发展太快,还没毕业就要谈婚论嫁,无形中给双方套上了枷锁。当然他们一生也许因为这个选择会更幸福,只是可惜了这个女孩天生具备的学术素质。一个博导能把自己的博士生直接推荐为副教师,是很认可这学生的学术能力。于是乎,这世界就多了个幸福的妻子,少了一个科学家。
太太这才纳过闷来,原来是想给她商量儿子的婚恋的。儿子在毕业以前,千万不要加速他的恋爱过程。这样的两难选择,圣人都不一定能选好。
太太嘴里不认同,看得出来,是有触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