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国人偏爱储蓄。
截至2017年年底,银行业的资产有252万亿之多,证券业的资产是5.8万亿,保险业的资产是16.7万亿,这就意味着国人的金融资产大部分都存在银行。而也有统计证明,存钱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应急和医疗支出,准备养老和教育支出。
这种偏好储蓄的现象背后折射出许多人内心的恐惧,就是担心生病没有钱,养老没有钱,失业了怎么办,返贫了怎么办,万一走得早,家人怎么办……这种过度居安思危的思想,又没有科学的方法,就造成了这种拼命赚钱拼命攒的习惯,都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安全感。
结局往往却是一种悲剧,省吃俭用不敢花,留着将来生病花;清醒时舍不得花,昏迷中全部都花了;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这种用银行储蓄的方法来防范风险,势必占用现在的资源,牺牲现在的利益,来追求未来的安全感,造成了有钱不敢花,不敢及时享受生活,将来又来不及享受了。
辛苦了一辈子,也经不起一场大病的打击。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自己独自扛人生的风险,根本就扛不住,这绝不是科学的选择。
做企业经营的都知道,一个企业要想做到稳健经营,必须有充足的现金流,所以备用金对企业来说是相当的重要,许多企业破产都是因为现金流中断。所以松下幸之助先生说,“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水库”,就是要有足够的备用金,以确保安全经营。
刚才提到的家庭储蓄,也是家庭的备用金。但如果备用金影响了企业经营,影响了现在的家庭正常生活,那就一定出了问题。
而恰当的保险储备,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释放一部分备用金。比如我们攒了100万现金用来预防未来的疾病需要,但如果我们用每年交费4万元来购买100万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再加上300万的住院医疗保险。这样,第一年就可以释放出96万现金来提高我们现在的生活品质。
当然,前提是我们最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敢于提高现在的生活水平。即使我们不提高现在的消费支出,这种把储蓄转化成保险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因为这样我们的资产就从100万左右浮动,变成100万到400万之间浮动,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购买保险会占用资金,影响他的其它需要,影响他的目标实现。
其实,买对了保险不但不阻碍我们实现人生的目标,更是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心愿。有人手里总有一笔钱,不敢买保险,舍不得花,总是说随时要用这笔钱,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但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你这个随时要用的“用”,是用在哪里,如果是用来防病、防风险,就应该选择购买相应的保险,因为在用的时候,保险一定给用,一定能用,甚至一定够用。
如果是用作一般的消费,可用可不用,也建议购买一份保险来控制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如果是买房子、买车用,又不确定何时用,也应该买一部分保险,因为真用的时候,如果有一部分的差额,还是可以靠挪借来解决,总比遭遇疾病的时候求告无门容易得多。
我们许多夫妻总是在说:“等退休之后,我们一起出去玩,现在先好好攒钱。”真是自欺欺人!
为什么说是欺骗呢?就是有四个风险:
第一个风险就是,都能活到退休吗?
第二个风险就是,退休了还是夫妻吗?
第三个风险就是,即使是夫妻,还能走动吗?
第四个风险就是,即使能走动,景点儿还在吗?
等来等去,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总是等未来再说,未来何时又等过我们!于丹老师说:“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这句话是一句实话。
昨天一个原来单位的同事,因为心梗突然去世,也只有49岁。前几天还在一起聚会,突然人就没了。所以说,等一等的代价到底有多大。但是之所以不敢享受每天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用,就在拼命赚钱拼命攒钱。因为没有财务自由,所以就没有人身自由,也不会有思想自由。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科学的资产配置,接受保险这种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我们才能盘活我们的一部分资金,让我们活在安宁当中,而不是担心和恐惧当中,让我们心里没有那么多的担心和恐惧,就可以轻装上阵,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其实用好了保险,完全可以帮助我们,盘活我们的资源,盘活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敢于及时享受生活,帮我们实现更多的人生目标,让我们活得更加的自由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