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7年资深HRM(人力资源经理)林志新在咕咕姐小咖梦想聚集社群做了精彩的职场分享,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人到企业等维度做了深度的解读。
听完他的分享,很精彩、也很受用。
鉴于林志新先生的分享内容干货很多,我挑选几点感触较大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1、认识自己
这句话真的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真的认识自己么。
如果真的认识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天赋课】、【身心灵】、【才能课】等不断刷爆网络;
认识自己,从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需求和能力维度展开,同时结合所处的环境。
2、真相
这个词绝对值得刻在随处可见的地方。都说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更容易了,信息量也更多了,于是都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对我们不透明了,这是真的么?
举了简单的例子,咪蒙在喜马拉雅推出了【帮你月薪5万】音频课,而且她的讲师团有两位都是成功实现快速加薪,她们都轻松实现5万了。于是等于说我们报了这个课,也可以月薪五万么。我不对她的课做评论,也不对她的实力做评论,只是很多时候撩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的,总是那些我们想要却没达到的东西。而给我们指明方向的人,仅仅是自己做到了,就可以保证我们做到么?
想想看吧,我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每一学科的研究很透彻的,不考虑那些差的。可是他们带出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吧。谁说老师厉害,学生就一定厉害,或者就算是他带出了几个状元,也不一定是他的实力很强吧。
真相有很多,哪一个是真的,有很多可能只是混淆视听的,或者是刻意夸大的事实。
3、后方稳固么
环境是这次分享频繁提到的一个词,而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根本就是你的大后方是什么状况。很多人工作很厉害,家里一塌糊涂;或者家里很和谐,工作一般般。如果我们想在职业上有所突破,那么前提就是后方稳固。坦率的说,这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自己在努力学习、不断开展业余爱好,但是基本的经济保障都没有,那么只会让自己越学越迷茫。
那有人会说,如何保障后方稳固呢,还是从增加收入收入了,你看哪个网红、大咖基本上在开始做业余探索时都已经基本上月薪过万了,所以对于收入上没有什么担心的;另外,还有在职业上发力提高的。
这里面,我这几天感触很大,我的精力真的在无限度的透支,每天干很多事情,但是感觉收益甚微。
一天我们能有多少自由支配时间,你算过么,最多能有12个小时都算多的,其中8个小时还是在工作上。
那么我们来算一笔账,你的努力方向可以分为:工作、业余兴趣、宏观环境分析、微观具体技能。如果我们简单按照这四个维度分,把12个小时落到它们身上,会出现非常有意思的数据:
学习者的时间是:工作6小时;业务兴趣5小时;宏观分析0小时,微观专业技能1小时;
职场高手的时间是:工作7小时;业务兴趣2小时;宏观分析1小时,微观专业技能2小时;
专家的时间分配是:工作5小时;兴趣1小时;宏观分析2小时,微观专业技能4小时;
当然了,你也可以对我的时间分配不认同,那么你也可以观察身边的这三类人,然后分析一下他们的时间分配,然后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冷冰冰的事实:
所有收入高的人,并不是在兴趣上加大投入,而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专业能力,无论那是工作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就算是他们有兴趣,也会尽快把兴趣转为专业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无限的兴趣把玩当中。
一个行动:
从哪里行动?
基本上两个方向:要么你选择从职业上突破;要么你选择从兴趣迂回到专业上;
也就是一个是在原有的职业角度寻找提升的路径,另一个是转行,在新的职业领域打出一片天地。
这两条路哪条路更好走的,显然是前者,而我们习惯上选择后者,因为有很多网红啊、知识大咖啊崛起了,他们能赚钱,那么我们也能啊。请在仔细看看【真相】。
这里面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我在2017年付费学习大概花了2000多元(听着挺保守哈),但是考虑到我的时间投入,再乘以我的时薪,那么相当于一年投入了25874元,收入是278.61元,相当于投入回报率是-98.92%。而这里面我在专业知识学习的投入几乎为0.所以,不用问了,这样下去,我只能成为骨灰级兴趣爱好者,而不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在职场有所突破与提高。
回归到行动篇:
对于我而言,我要做的行动是:调整精力和注意力焦点,主要投入到专业的提升上去。
具体做法:
1、大比例的看专业书,减少阅读兴趣书、心智书的时间。
2、从自身岗位角度出发,系统的提升自己工作能力,这里面我近期在绘制我的岗位知识地图;
3、找师傅,我计划在我的工作岗位找到1-2位师傅,目前正在寻找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