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浪》宣传片频频上热搜,而热搜的主题也由赞美变成了批评为主。
这部宣传片,是B站在“五四”青年节发布的,号称是“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视频中是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老师饱含深情地演讲,以上一辈人的视角,高歌颂扬这一代的“后浪”。
台词句句大气磅礴: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好的礼物。”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满怀羡慕。”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
这部如此燃的宣传片,却饱受争议,即使是官方《人民日报》都为这部宣传片撰文点赞,但广大‘’后浪”们依旧不买账。
对这样的状况,制作方也是始料未及的。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宣传片会被批评呢?
你不了解这一代“后浪"
起初,还没看这部宣传片之前,看到“后浪”们的吐槽,以为是年轻人在抬杠。看完视频后,面对这番争议,我感觉到的是,我们新生一代的“真实”和“个性”。
90后“非主流”,00后更是追求独特。我们这一代人,是标新立异的一代,追求个性的一代。不接受居高临下的说教,热衷解构权威,倔强,真实,不唯唯诺诺。
《后浪》宣传片虽然很燃,很热血;虽然有众多官方媒体都对其进行表扬,那又如何?
“前浪”把我们“后浪”描绘得那么好,但这不是我们。我没有“不惑”,我依然迷茫;我没有作出过什么大事迹,我还在为生活而挣扎;我没有去过多“遥远的地方”去旅行,我还在小镇里艰难奋斗......
这就是真实的“后浪”。
我们不被慷慨激昂的煽情牵着鼻子走,我们不对高高在上的说教而言听计从,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后浪“。
《后浪》像一面镜子,照出“后浪”扎心的现状
《后浪》描绘了一派海清河晏的盛景图:青年们朝气蓬勃,热血激昂,享受着国家繁荣带来的一切便利,他们坐在敞亮舒适的办公室里,开发高科技;他们笑容满面,和伙伴们举杯欢庆;他们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闪闪发光;他们可以开着汽车或拿着机票去世界各地旅行.......
这是“前浪”眼中的“后浪”——一切都是如此精彩,美好。
但是,对于我们“后浪”而言,这只是我们曾经理想中的样子。而现实的“后浪”,正惶恐着“毕业”就是“失业”的残酷现实;正为了挣钱而熬着身体,做着“996”甚至“007”的工作;正对着高不可攀的楼价,望而却步......
宣传片中展现得越是美好,越是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这群“后浪”感到“扎心”。它就像一面镜子,用它的光芒反射出现实的黯淡。
所以,《后浪》并不是在说出“后浪”的心声,它只是“前浪”们抬起高高的头颅,自以为是地在高歌,闭眼不看“后浪”的挣扎,然后,“前浪们”还在自我感动。
是谁习惯了“歌颂”,而对“真实”避而不谈
近些年来,“唱高调”很流行。很多人动不动就开始“歌颂”。在一派高歌中将出现的问题掩埋,或者自欺欺人地不去面对。
有人说,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一个180度的半圆,这半圆总是歌舞升平,一派和乐的景象。而还有下半圆,这半圆,是严峻的现实问题,是不那么和谐的,它常常被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但是只有两个半圆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真实的社会。
我想起一部纪录片《你好,我是中国》。该纪录片由周小平导演,从正反的两面,向我们展现了中国的全貌:
河流堆着垃圾,污染严重,这是中国的河流;另一面,河水清澈干净,这也是中国的河流;
工业烟囱冒着废气,雾霾弥漫,这是中国的天空;另一面,山高云飘,天朗气清,这也是中国的天空;
街巷嘈杂,店铺林立,这是中国的城市;另一面,灯光璀璨,高楼耸立,这也是中国的城市。
.......
这部纪录片,展示的就是一个全面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它不是在高歌颂扬,也不是在一昧批判,它是在描述真实。
《后浪》可以算是“高大上”,但是要真正唤起“后浪们”的共鸣的话,还是要放低姿态,了解这一代“后浪”的真实状况,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是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