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印象深刻的点:一 笔记本只是收集工具,标签才是用来分类的。笔记本按照工作流的方式,自己建立了框架,并且认真的补充丰富。尤其是创作和项目笔记本组,工作上的创造性文档,生活上一起创作的画画 手工 包括尝试做的美食(好像不能说美食,只能是学做饭),学习上写的这许许多多的文章都算是创造性地活动。项目笔记本组里有时间管理,知识管理,肿瘤,等几个笔记本。现在想想还是太多。没有聚焦。应该是一段时间聚焦在一两个项目就好。
剩下的可以扔在归档里吧?
标签就更厉害了,以前学过MECE原则,这下派上用场了,一个大的模块被我拆拆拆,比如“人事物”的角度,要不就是“道法器用”,再加上标签前面的编号。酷酷的!
随着我对内容的理解加深,分的会更有心得更加好调取。我的印象笔记的使用目的是快速调取相关内容,不像以前,只记得存过,用搜索怎么都搜不出来,就放弃了。
所以原则就是少分类多搜索,好好用标签,有自己的系统化规则就可以啦。
二 见感思行,对知识进行加工。这个理念,欢喜老师在课程中一直反复的提到。简简单单的四步,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读到的内容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思考,有可能产生出自己的作品。举一个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跟孩子的一段对话,甚至都能感受到他的见感思行,不信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最近一直在印象笔记跟着欢喜老师学知识管理。欢喜老师有个很好的建议,用见感思行卡片,对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知识净资产储存在印象笔记中,以后可以随时调用。但我一直都没有行动,没太感受到到底怎么收集见感思行。今天在家里跟娃娃们玩耍,当见感思行这么完整的结构从小贝嘴里说出时,我都一愣,惊叹一句:哇塞!行:妈妈,我决定以后不再喝可乐了!见:为什么呀?那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电视,小朋友的牙齿放在可乐里,都变软了,都变成粉了。感:你看了后什么感觉呀?我有点感到恐怖。思:所以决定不喝可乐了?嗯,我不想我的牙齿变成粉末。三 7个SOP,让一切都在掌控中。在课程中,欢喜老师分享了7个SOP的模板。包含写作,理财等很多方面。下面拿写作的三个SOP举例,讲一下我的主要收获。其实自己在简书也写了一年多的小文章,目的是培养自己敢写,写的出的能力。我想现在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下一步是让自己能够写好。最近陷入了老鼠跑圈的境地,有时候非常应付差事,草草写完了事。
欢喜老师人生一表课程里-写作SOP的三个SOP交付文件,我想也许能帮我打开目前很尴尬的这个局面。
这三个表格别是:见感思行表;想法打磨成稿表;作品集表这三套欢喜老师的模板表格部署在自己的印象笔记中,刚好能够成为自下而上的一套写作SOP,让自己的创作过程更加的流畅,日积月累也向写好文章迈进。
主要有以下三步:
第一步,将阅读资料用「见感思行」表格,加工汇总,变成知识模块。
第二步,对想法进行立项,用时间酝酿,慢慢变成一篇文章。
第三步,用打磨作品的态度写好一篇文章,做自己的作品集,用作品说话
针对这一课我的下一步行动是:1) 见感思行模板表用起来。其实有一直想尝试,但总感觉一个excel表很奇怪,但没有关系,可以把自己简书里三只青蛙反思那一部分用见感思行来代替。这样就整合起来了。
2)索引目录也建立起来
现在有做周检视了,有一部分内容会把这一周放在印象笔记里的笔记快速浏览打上标签修改标题。可以顺手把索引表做了,觉得索引表还是很有用的,有个盘点的感觉。
3)一个认知升级-出作品
这一个目的在这一段时间学习欢喜老师的印象笔记知识管理特别深有体会。那个以前老提出来的MVP概念,要出作品,市场反馈,然后调整。其实无论是日常生活的见感思行还是专业上的精进,都是要出一个一个小的作品,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不用特别宏大,一点一滴就好。
废话不说,做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