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贾雨村言

贾雨村言

作者: 周读札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1-03 19:58 被阅读33次

    情分多种,各有千秋。友情最暖,爱情最妙,亲情最真。

    小时候,母亲常会给我讲些故事,多是关于孝与不孝的。她并不懂得二十四孝,只有些从她母亲那儿听来的假语村言。幼时听来,我觉得好玩;读书后,又觉得荒唐,经不起推敲;到现在,对故事的印象反而愈发深刻了。

    1

    村里有一男子,姑且叫做张三吧。张三的母亲已经年迈,再也干不动活计了。想来是因为穷,多出一个不干活的老娘,让张三两口烦不胜烦。于是,两口子商定,把老母亲背到深山里丢掉,反正也没什么用了。

    这天夜里,张三背起老母奔向夜色中。老太太问他这是去哪儿,张三没敢实说,骗母亲说去看戏。

    老太太便说,带上小孙子跟儿媳妇一起去啊。张三当然不会答应,于是含糊的糊弄过去。

    山路难走,张三背着老母亲,一路上走的磕磕绊绊,老太太不停问儿子,去哪儿看戏啊,唱的什么戏,哪儿的戏班子,有没有四郎探母。张三不厌其烦,山路本就难走,又背着一个人,还要不停编谎话,这样一来,心中的气更盛几分,对老太太说话的火气也不断变大,这当妈的怎么一点好事儿都不干!

    老太太趴在儿子背上,觉察到儿子火气起来后就不再说话了。

    沉默不久,老太太随手在路边掰下几根树枝,然后折成小段。张三每走几步,老太太就往地上扔一段树枝。

    合着这老太太还真闲啊!张三终于怒不可遏,把老太太往地上一放,骂道:“你就不能安生些,你说,又往地上扔树枝干什么?”

    老太太嗫喏的说:“儿啊,这路你也没走过,我怕你把娘扔到山里,自己回来找不到路,给你做点记号。”

    张三愣神,大哭。

    母子连心,母在前,子在后,母连子心,子心不可说。

    2

    说完张三的故事,再讲一个王五的故事,要说为什么不说李四的,因为笔者姓李,我们李家挺好。

    王五也有一个年迈的老母,老太太跟张家老太太一样,也成了家里的累赘。王五两口子跟张三家虽然不认识,但他们有一个共识,就是老太太必须扔掉。不同的是,王家比张家富余些,而且有个懂事的儿子。

    王五跟媳妇儿商量好之后,选定一个日子,从家里拿出一只藤条编的大簸箩,成功将老娘骗上簸箩。至于编了什么瞎话,我是记不得了。

    就说这王五,人是有点懒,不然也不会把老娘装簸箩里。就这还嫌不够,让儿子跟他一块儿拉着簸箩,一起往山里进发。

    把老太太扔掉这事儿,王五并没有瞒着儿子,所以,路上父子二人心照不宣,齐心协力走到一处深山。

    这王家老太太想是有点痴呆,也搞不清楚儿子跟孙子把她扔深山是要干嘛。不过王五这儿子却是个机灵的,把奶奶放下之后,他专门让奶奶出了簸箩,坐在地上。

    王五纳闷了,心说计划里没这一步啊,不是要把簸箩留下吗。

    然后,王五就把儿子拉到一边悄悄的说:“不是要把簸箩留下吗?”

    儿子也压低声音,说:“我想了一下,这簸箩还有用处,等你跟我妈老了,我还得拉你俩。”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3

    读高中的时候,我开始住校,每周末回家一趟。

    那时,一周生活费是35元,刨去来回的车费,一天有6块钱的生活费。其实一天4块钱就能吃饱哦,但是那时候总要去饭钱里省出一部分来,去上网、买磁带、租书。这样一来,吃的就不那么好了。

    没到周末回家,我就嚷着想吃鸡蛋。母亲每次都会打七八个鸡蛋,撒一点葱花,炒出来一大碗香气腾腾。到现在母亲还老拿这个例子说我喜欢吃鸡蛋。

    读大学之后,回家的次数就少了,几个月能回去一次,倒不怎么想家。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习惯,每周末给母亲打一个电话,唠唠家里和学校有什么新鲜事,说一下近况。

    后来,一次周末玩疯了,忘了给家里打电话。周日晚上,我妈给我打来了,问我是不是在学校出什么事了。于是,我谎称这几天忙,忘了打了。其实哪里是忙,单纯是给忘了。

    挂掉电话,我继续跟室友打牌。大概半个小时后,收到母亲发来一条短信:妈相你。

    想字没打出来,打成了相,看着短短三个字,一时间泪水差点涌出眼眶。那次以后,我再也没忘记每周给母亲一个电话。

    再到毕业后,到外地工作,每年见到母亲的机会更少了。每周的电话里内容有些变化,关于家里的事情,母亲开始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会说些工作上的琐事。电话中说的事情都很琐碎,听来却很生动,再也没对电话中的母亲不耐烦,平淡但温馨。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雨村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pn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