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从分配,注意分工合作和彼此呵护。领队安排全天服务并在分享环节进行督导,助理负责与义工所有事务细节的沟通。
1)每一位义工配合领队和助理安排的时间,共同学习行为规范以及分享心得感悟。
2)有疑问可以提前咨询领队和助理。
2.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言语保持柔和,如遇到陪伴的是老人家时动作需缓慢、有礼节。
1)无论陪伴的人是谁,都要谨言慎行,语气柔和。
2)配合陪伴对象的节奏以及状态陪伴他。
3)如果是老人或者是体弱多病的人我们更需要谨慎,因为他们都是不能受到大的刺激的,不然有可能会有健康风险。
3.在线陪伴沟通时,手机尽可能使用无线网络;与老人沟通时,请勿接打电话。
1)无论陪伴的是谁,哪怕是我们的家人,都要按照我们的规则来陪伴,全身心的陪伴,放下其他任何事情,全然在当下。
2)陪伴时尽量把手机设置在飞行模式,用网络通话,这样就不容易被其他电话干扰了会谈进度。
4.自我介绍: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如果你很想关心她的话可以说: “我们组织了一个“把爱带给每个人”的公益活动,我们是这个活动的义工,今天很开心有机会陪伴你。”
1)不是很熟悉的朋友需要告诉她为什么我会选择她作为陪伴对象,最好写好话术,让她觉得我们在乎她,我们想陪伴她,让她感觉很好。
2)熟悉的朋友就不用告诉她了,直接陪伴就好了,特别是家人,自己心里知道自己要跟随陪伴原则进行陪伴就好,不用特地告诉她,自然就好了。
5.如果在在线陪伴过程中是陪伴的是老人,请敬畏老人,根据老人的文化程度,对老人使用合适的称谓。
1)其实无论陪伴的人是谁,都要根据他的文化水平,需求以及喜好选择称谓,也可以问她喜欢什么称谓,有的老人喜欢我们叫她“小姐姐”或者“漂亮姐姐”,她就会很开心了。
2)在老人院,医院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看不出对方的性别,我们最好一定要问对方怎么称呼,不要贸然说错了话,让对方不舒服。
6.如果是去到有老人家住的地方,碰触房间任何物品,需征得老人同意。
1)如果是去朋友家里探访,都要注意不要随意触碰朋友家里的物品,要问一下主人,每个人对自己家里的物品摆放都是很有要求的。
2)哪怕是陪伴自己的家人,也是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做到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只是爱与陪伴,这才是我们陪伴的精髓。
3)在线上陪伴时,要注意不要评判对方的家里的布置或者其他我们看得到的人事物,这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7.与老人沟通时,视线保持与老人平行或略低。
1)线上陪伴的时候,找一个自己舒服的位置坐好,这样才有好的状态陪伴,同时也要注意视频的角度和声音大小,让彼此都处于舒适的状态。
2)线下陪伴的时候,我们要迁就对方的习惯,坐在让她觉得舒适的位置,和她讨论如何调整高度,距离,这样才有一个舒服的会谈环境,从而提高会谈品质。
8.与老人建立一定信任后,方可尝试抚触等其他沟通方式。
1)线上活动不能抚触,但我们可以在建立信任感后,在合适的情况下,多表达我们对她的关心和关爱,爱要勇敢的表达出来。
2)线下活动是不是适合做抚触也要看现场的情况,而且我们自己也要准备好了,不然彼此不自然也会很尴尬,所以我们要多参加活动,慢慢地就可以自然的表达爱,也学会抚触和拥抱。
9.尊重老人的个人信仰,不把个人信仰强加给老人。
1)每个人的信仰都需要被尊重,信仰源于爱和慈悲,不源于宗教。
2)无论我们信仰什么,都用爱去影响他人就好,做到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只是爱与陪伴。
10.陪伴老人,不是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灵性治疗,不是教育老人,不是给老人做逻辑分析,不是替老人消灾免难。
1)这是“三不”的详细解释,我们只是爱与陪伴。
2)哪怕我们陪伴的是自己的亲人,也要尽量做到“三不”,才能真正的成长自我。
11.不替老人喂水、喂食,不为老人推轮椅,不为老人解约束带。如老人有生活和医疗照护需求,须联系监护人。
1)线上陪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是线下陪伴活动那就要看具体情况,在不熟悉的环境里,那就要咨询家人的意见,而且也要注意我们陪伴的老人和他的家属都最好同时在一个房间里,这样才能保证更安全。
2)如果是熟悉的环境就不用太拘谨,但重点还是在于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以及我们陪伴的对象还有他们的家人。
12.不打探老人的私人生活,如老人自愿告知,需为老人保密。
1)线上探访的一般是熟悉的人,难免会聊到私密的事情,如果对方愿意说我们就聆听,不要过多的询问,做好陪伴就好,同时也要默默地为他保密。
2)如果不熟悉的人跟我们分享私密的事情,更要感恩他们的信任,耐心倾听,并为此保密。
13.不互赠礼物,如老人给予物品时不能当场婉拒,物品需交与同行的资深义工,再转交给领队处理。
1)线上探访一般不存在互赠礼物,我们陪伴聆听就好。
2)探访熟人不能避免有礼物往来,只要彼此舒服,不要觉得有压力不舒服就好。
14.对老人不做任何承诺。
1)无论对象是谁,我们都要谨慎承诺,特别是老人或者是重病的人,我们很有可能兑现不了承诺的。
2)其他的朋友,我们也要谨慎一点,承诺了要做到,我们要时时觉察自己的言行。
15.不互留联系方式,如老人有需求可通过老人院的院长联系项目组长。
线上陪伴都是认识的人,不存在不留联系方式,如果是转介绍的需要我们呵护与支持的朋友,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平时也会挺忙的,如果他们有需要联系可以留言给我们,我们有空就会回复,那样他们就会清晰并且理解,而不至于感到失落。
16.服务结束前3分钟,需做好离开前的铺垫。离开服务区域时,需一个个倒退着离开。
1)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要提前几分钟提醒对方我们快离开了,让他们有心理准备,把想说的话说完,就不会失落了。
2)线下陪伴要注意不要转身就走,微笑着倒退地离开,也同时关注对方是否安全,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细致和温暖。
17.为尊重老人的肖像权,服务当天若要用相机进行影像记录,请把老人的面及重要部位位置遮挡或处理好,义工不得私自拍摄老人。如违规私自拍摄的影像资料遇纠纷由个人承担责任。
1)线上陪伴一般也不会拍照,除非是对方很想和我们合影或者截图留念才可以,也不要发布出去。
2)线下活动尽量也不合影,尊重对方的隐私和肖像权。
3)每次活动义工都会拍摄合影,线上陪伴也有截图,如果有义工不想拍照也可以告诉领队,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18.认可并接受老人家庭和服务场所的一切现状,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
1)三不是我们服务的精髓,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2)我们提倡的是陪伴,主要是爱和接纳,包容,理解,这和沟通是有一定区别的,陪伴更注重聆听,以对方感受为重点,而沟通以互相交流讨论为主,双方表达比例差不多。
最后还有一条就是请互相监督,共同陪伴成长。领队会提醒大家,会询问到大家是否对18条还有一些疑问和异议,需要解释和澄清,或者当有人反对,不愿意遵守,可以选择不参加此次服务。如果大家都同意,就都签上名字代表我们会遵守和认可这些服务行为规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