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贪读了几篇有趣的历史文章,写戚夫人的故事,李夫人的故事,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的故事。很佩服能把历史讲的栩栩如生的人。这类文章和书籍有个共同特征,就是用现代人的语言写古代人,赋予他们七情六欲,让纸上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这便是通俗的魅力!
贪读的后果是晨间日志没写成,拖到了今天早上,我现在理解为什么牛人们都推荐晨间日记,而不是晚间日记,清晨刚醒来时,是大脑最理智的阶段,我能清醒记得前几天发生过什么,而晚上写时,脑子是浆糊式的,所有事件黏在了一起,只记得一天的感受,写东西会带更多的感情色彩。晨间适合反思,晚间适合遐想!
前天是周日,我答应教朋友女儿新概念,许久没上课,还是有点小兴奋的,吸取了以往一言堂的教训,课程里设置了更多的听力,但是还是不够多,我还是会下意识的想多说话,多解释,还有一个缺点是,我上课时不擅长发指令,打开书,合上书,动笔写,读课文,我很少讲这样的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还是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出了问题。教师不应该是个演讲者,而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像主持人那样,连接节目的各个环节,推动节目的进行。所以要有明确的指令,现在做什么,下一项是什么,谁先做,谁后做,如何协作。
老妈家昨天安窗户,我和娃的一天都是在楼下车里度过的,没有读书,没有写字,看着时间慢慢流逝,内心煎熬,焦虑。中间还出现了一些小状况,进度缓慢,心情更是烦躁,心里总想,要是没生孩子前装修就好了,又陷入了要是……就好了的思维模式,对于已经沉默了的时间成本进行惋惜,还是完美主义发作,恨不能每一分钟都合理利用,就像个吝啬鬼,多浪费一分钱,都觉得自己有罪,其实何必呢!慢慢觉得时间管理只适用于有大块的时间可以利用的人生阶段,遇到人生琐碎的阶段,又要求事情像钟表一样,分秒不差,不可能,也太难为自己了。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高效利用的时间,也有闲散浪费的时间,才算是贴近生活的时间管理吧?总想用尽心思把钱花在刀刃上,总想把自己弄得像被时间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是不是都有些过犹不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