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极品老爸”,他属于爱好极少、收入挺高的退休工人,他绝对算是个老实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不舍得花钱,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省钱”这个魔咒套上了紧箍咒,他买个菜会选最便宜的所以母亲剥夺了他买菜的权利,他出门旅游宁可吃泡面也不去大饭店,他买衣服都是等到实在不能穿了才帮自己物色件中意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和我母亲的争吵不断,就是为了省钱和浪费的那点事。其实从结果上来看,他不仅没真的省下钱,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浪费——金钱上,时间上,心情上。
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明白了一个从“社会大学”才能学到的道理—“不恰当的省钱就是一种浪费”。
当我的闺蜜过年旅行回来,气不打一处来的给我发来微信,告知她和她老公在机场转机的时候,她老公就开始买买买,她认为老公应该再看看货比三家,而且还有那么多天,钱还怕没处花嘛。结果是她在旅行的最后一天去店里购物,却发现除了时间不够用之外,能让自己一眼相中的东西少之甚少,回来的旅行箱里装的最多的就是她老公和她儿子的东西。我感觉到她在微信那头的无奈和气愤,但又怪不了别人,最终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以后你出去买东西一定别像我,一见钟情就要立刻下手,不然错过了也许再也遇不到了。而且,即使遇到了,你也不一定有那一刻想拥有它时这么开心。”哇哦,这话听着怎么这么有深度,饱含哲学的道理哈。
在学生时代,我的好朋友Z很欣赏一位心仪的男生,上课的时候她会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下课了会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他的行踪,晨练时会假装碰巧在操场遇见的场景,在男生生日的时候会牵头拉上三五好友以集体名义为他庆生,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这个男生身上。当我们问她你是不是喜欢这个男生啊,她矢口否认还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时的我们青涩的如此可爱。就在毕业的那年,Z还是默默地保留着这份感觉,没有和男生表白,因为在她心中认为女生应该羞涩腼腆而不能主动去表达自己的那份爱,她想保留在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待我再见她的那天,她告诉我男生已经成了别人的男友。我终于了解了故事的结尾,活脱脱就是一个悲催的苦恋剧呢。
听过或者经历过无数次因为犹豫而错失了机会,因为选择太多而流失了宝贵的时间,因为想省钱反而浪费更多,你们是否有同感?
今天我就遇到一个想学教练的客户,她咨询了一些信息后立马说她要付费报班,我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开课的时间可能和她出差的时间有冲突,并且分析她的需求发现可能有更适合的课程可以推荐给她,但她还是坚持要先缴费,我也懵了。我问她为何这么执意要马上报名付费,她的回复是:“我尊重自己的感觉,一见钟情就要立即下手。”什么“一见钟情”“立马下手”,如此感性的词匹配着果断的行动,我突然对这位女生肃然起敬,好想见见她。
一个人,到底是理性战胜感性还是感性高于理性呢,也许答案是不一定,但人生有时不就是因为我们太拘泥于分析和判断而错失了很多那份本该有的惊喜嘛,或许那本该属于你,但因你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定,结果···
相信你的直觉,一见钟情就立即下手,舍得做一次最真最实的自己,要什么就大声说出来,喜欢什么就马上行动,不要再掉在“廉价”的思维中。
相信我,你值得拥有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这个课程是你一见钟情的嘛,你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