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不够,有些坚持,到最后,也许没有意义。
一开始写简书时,心里订下目标,一篇文章最少千字。
了解自己爱偷懒,如果不这样强制自己,肯定会每天凑字应付。果然,有一周了,每天晚上想到日更,就临时抱佛脚,随便凑一篇日更,没有硬性强制,这样凑文章只会增添自己心里负罪感,更加焦虑,没有别的收获。
二是,自己文章老写不长,不愿意延伸,如果规定字数,不由自主会把想法延伸,扩写句子,填充细节,还原画面,多搜集素材,久而久之这才达到训练效果。而凑一百字,如果不是写诗,简直太容易,按图写话,也不止一百字,每天印象最深刻的事,随便写写,就可以一百字日更,但最后,可能只是日更机械数字变化而已。
只有硬性强制目标,心里有规范,才有动力。
有人说写作就是图心里开心,但开心程度不一样,每天凑字数,看到日更成功提醒,只是心里松口气,而不是欢喜,如果能按自己目标完成,则是由衷开心,痛苦和喜悦成正比。
想着字数限制,你就会想着时间。如果,晚上十点再开始更千字文,有点累,写着写着不想写,就半途而废,心里不开心,一次两次,心里就会有另外规划,要调整更文时间。
比如我,才开始那几天,早上五点起床,简单准备下,就坐在沙发上写,半个小时,或四十分钟,用手机打字,一般就一千字左右,有早读时,也能坚持,自动写够半个小时停止。
更千字文那周,我身体心里都是丰盈满足的,早上能做一件你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一天就有好心情。
而这种早上写字模式中止后,每天心里时常想着这件事,不踏实,晚上才更文,疲惫不想开动脑筋,就简单记录下当日日常,没有丝毫喜悦。
所以,如果规定字数,逼迫你不得不做调整,不得不想哪个时间段更文合适,这样慢慢固定下来,长期坚持,肯定比随性所为更能锻炼人。
一旦,你固定一个时间段,你的生活就有规律,有规律就会带动做别的事有规划。一个习惯的养成,不是孤立偶然,它可以改变你很多。
千字更文的规定,时间久了,会有难度,因为素材有限,思考限制,平时一百字可以说的观点,你要花一千字阐述,这就逼你找素材,勤思考,深思考,如果不这样,你根本写不一千字,就觉得话已说尽,理已讲完,很无奈沮丧,自我怀疑。
打消这些不良感觉,你就要想办法。读公号时,看别人选材,选哪些材料?他们是怎样用金句的?他们选材来源在哪儿?他们怎么把这杂乱材料组织起来的?
你会留意他们的叙事风格,语言特色,讲故事速度,不由自主你想的多时,会渐渐模仿,比如,我很喜欢艾小羊写娱乐八卦的特点,东拉西扯最后能自圆其说,材料杂但读起来很丰富,她常用合并同类项写作法,写董花花,就拉出奶茶妹妹,邓文迪,甚至邝美云。。。因为多所以显得内容翔实。
还有懂懂日记,他的文章就像拉家常,说八卦,彰显世俗风情,任何人物在他笔下,人性弱点无处遁形,他叙述风格,慢慢说,不怕你不听,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要把事情说明白。勾起你的好奇心,不由自主想读下去,而且,他讲道理特别无情,撕破一些常识,很有醍醐灌顶之醒悟。
最重要的是,他在做事,比如锻炼,买股票,和各种人打交道,其实,写东西,靠想象不行的,有经验写起来更顺手,更中气十足。
所以,无论如何,要规定字数,无规矩不成方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