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清平乐》中,吴越饰演的太后刘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仁宗知道刘娥并非自己生母后,便对其心生怨恨,这个似曾相识的情节,我们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也看过。
刘娥在很多野史、影视文学作品中被刻画成一代奸妃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刘娥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呢?
刘娥出身于宋太祖开宝年间,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将,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后派往嘉州(今四川乐山)任刺史,因此举家迁至成都华阳。
历代统治者都喜欢将自己的出身神话,以符合君权神授这一传统思想,刘娥也不例外。相传母亲在怀刘娥时,曾经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生下一女,取名刘娥。
刘娥出生不久,父亲便奉命出征,不料战死,母亲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在娘家。
刘娥十几岁时,嫁给银匠龚美为妻。因为在当地生活艰难,二人决定到京城去另谋出路。
龚美一个人做银匠很难维持繁华京城的巨大开支,因为刘娥早年曾学过一种鼗鼓的乐器,于是刘娥播鼗鼓卖唱补贴家用。即便二人如此努力,生活还是捉襟见肘,最后不得不考虑卖掉刘娥。
太宗三子韩王赵恒听说蜀地多美女,一直心有向往,韩王指挥使张耆知道后将正欲卖身的刘娥推荐给赵恒。
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立即买回府中做侍女。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极得赵恒欢心,二人如胶似漆,很快就宠幸专房。
赵恒的乳母认为刘娥出身低贱来历不明,而且还结过婚,怕她和赵恒纠缠影响皇家声誉,于是就向太宗告密。太宗非常生气,狠狠斥责赵恒一番,命他速将刘娥送走。
赵恒对刘娥用情极深,怎么可能舍得送她走呢?但皇命难违,只好金屋藏娇、暗度陈仓,将刘娥送入张耆府中,二人私下里偷偷幽会,这种偷情生活维持了长达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刘娥的生活中并非只有偷情,她选择养精蓄锐,充实自己。张耆府中藏书众多,刘娥闲暇之余博览群书,广为涉猎。刘娥聪慧好学,加上赵恒时常在旁指导,十五年的学习积累让她的见识和才干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其后来执掌政权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公元997年,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真宗登基后,立即迎刘娥入宫,在暗处躲藏了十五年的刘娥终于重见天日。
刘娥先被封为美人,后又封为德妃,可谓升迁飞快,但距离皇后之位尚有一步之遥。
赵恒登基的时候,皇后是郭氏,公元1006年,郭皇后去世,真宗一心想立刘娥为皇后,却召到群臣反对。理由自然还是老生常谈的出身问题。刘娥以退为进,向真宗固辞皇后之位。
刘娥如此贤德反倒让真宗下定决心立她为后,群臣此时也不好再反对了,否则倒显得自己心胸还不如一个女子。就这样,公元1012年,刘娥终于被册封为皇后。
客观的评价,刘娥成为皇后以后还是非常称职的,后宫诸事繁杂,她都能一一处置妥当。
真宗经常批阅奏章到深夜,刘娥总是陪伴左右,对于政事上一些棘手的难题,刘娥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让真宗茅塞顿开。真宗后来身体不好,刘娥更是直接参与政事处理。
宰相寇准多次上表,对刘娥干政行为提出异议,刘娥便勾结丁谓、曹利用等人挑拨离间,让宋真宗罢免了寇准的宰相职务,由丁谓取而代之。
刘娥不仅是真宗的解语花,更是他的贤内助。如果说非要挑一下皇后刘娥的缺点,那就是她一直没有为真宗诞下子嗣。刘娥身边有个侍女李氏,被真宗宠幸后生下一个儿子,刘娥将这个孩子带回自己抚养,并下令任何人不得提及孩子生母李氏,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公元1022年,真宗驾崩,十二岁的仁宗继位,尊刘娥为皇太后。按照真宗遗诏,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
此后,刘娥开启了长达十二年的临朝称制生涯,她也是北宋帝国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大宋在她的掌控下,开启了新的篇章。
刘娥临朝听政的第一个战绩就是除掉了奸臣丁谓。真宗死后,丁谓与宦官雷允恭勾结,企图把持朝政,所有重要的奏章都要先给丁谓看过再呈给刘太后。
雷允恭负责修建真宗皇陵期间, 擅自移改陵穴,结果陵墓修到一半,地下水就渗出来了。这本是杀头大罪,丁谓却企图掩盖此事,不作处理。刘太后抓住这个机会,诛杀雷允恭,罢免丁谓,将其发配出京城。此后,又启用了一批有才能的朝臣,王曾、张知白、鲁宗道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真宗在位期间崇尚道教,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到处兴建官办宫观,官僚队伍中很多人担任管理宫观的虚职,不必干活却可以白拿俸禄。
这项长达十余年的天书运动使大宋朝政秩序陷入混乱,财力耗费巨大,差点掏空宋三代以来积攒的家底。刘太后执政以后,一脚刹车踩在了天书运动上,将宋朝政治拉回正常轨道运转。
同为执掌朝政的女人,刘娥吸收了武则天时期的教训,绝不用人为亲,以免影响官场秩序。有一次,刘娥主持一个封赏仪式,她让朝中百官公卿把亲朋好友的名单都报上来,大家以为是要择优提拔,论功行赏,交上了密密麻麻的亲友名单。
刘娥根据名单制成了一张朝中百官关系网图挂在墙上,每逢有人荐才,她就到后宫查看那张表,如非奇才,尽量避免裙带任用和提拔。
刘太后还做了一个世界第一的创举,在她执政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的出现使商业往来更为便利,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推动了宋朝经济的飞速发展 。
刘太后执掌朝政十一年,大宋朝这辆马车在她的驾驭下平稳的行驶在历史的轨道上,刘娥在朝堂杀伐决断、指点江山的时候,垂帘听政与坐上皇位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近到让她几乎无法压抑自己的欲望。
刘娥曾在朝堂上试探性的问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差一点就断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后来曾有人上书让她效仿武后,刘娥将奏章撕得粉碎并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在大宋的江山社稷和个人的情感欲望之间,她难能可贵的控制了自己的欲望,选择了江山社稷。
也许是为了弥补不能登上帝位的遗憾,公元1032年,刘太后提出穿龙袍祭祀太庙,此举因为遭到群臣反对未能成行。
公元1033年二月,也就是她去世前一个月,刘太后再次提出穿龙袍祭祀太庙,这一次大臣们妥协了,刘太后也做了让步,将龙袍上的十二章图案减去宗彝、藻两章,虽然龙袍图案打了折,但毕竟实现了刘太后的心愿,身穿帝袍走进太庙,像一个真正的皇帝一样祭祀大宋的列祖列宗。
公元1033年三月,刘太后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刘娥死的时候仁宗已经二十三岁,早已完全符合亲政条件,但刘太后至死未还政于仁宗,这件事曾惹得朝野上下非议,不管众人如何非议,刘太后都走了,历史终无法掩盖她执政期间交出的高分答卷。
刘太后死后,才有人敢告诉仁宗,他的生母并非刘太后,而是刘太后侍女李氏,更有传言说李氏是被刘太后毒死的。
仁宗知道后悲愤交加,派兵包围刘太后亲眷府邸,并让人去李氏灵柩存放处查看,发现李氏被以尊贵的后礼下葬,棺中注入水银养护,李氏面目安详,全无中毒症状,仁宗才知道错怪了刘太后。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刘娥被刻画成夺子杀母的一代奸后,很少演绎她在政治上的过人才能和执政期间为大宋发展所作的贡献,其实这对刘娥是不公平的,刘娥从卖唱孤女到北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为大宋的社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在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利之后,却能理智的压制个人私欲,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后人评价她虽有吕武之志,却无吕武之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