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分”中“明晰”
——读《学生领导力之联想》有感(第2稿)
再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张新平教授撰写的《学生领导力之联想》,对“学生领导力”这个不算太新的新名词产生兴趣。
上网查了一下,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慧敏,2012年出版了个人专著《大学生领导力提升》,她主要从“探寻之旅:感悟领导力;领导之学:理论及其发展;大学生领导力:体系构建与开发;领导力的镜子:从认识自我开始;管好自己:做好自我管理;锤炼思维:领略决策艺术;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合作:凝聚高效团队;适应与创新:做变革时代的领导者”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大学生领导能力的概念以及大学生领导能力提升的方法和技巧。
从2010年7月到2018年7月,共举办九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其中第六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具体包括:改进公共政策、组织国际性纪念日活动、组织帮扶弱势群体的实践活动、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组织社区和校园服务、组织生涯规划活动、组织学生干部“少年领袖营”等项目,关键词聚焦在“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展示上。
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提出:将领导力与学生关联起来的“学生领导力”这一术语的出现及其在中小学越来越广泛地得以使用,这本身就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它预示着学校中这一长久以来居于被设计、安排和教育的最大人群,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控制走向参与、边缘走向中心。
从大学生领导力,到高中生领导力,到中小学生领导力,不同年龄层的领导力内涵和指向有所不同。如果说,大学生领导力侧重于领导管理能力的提高,高中生领导力侧重于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小学生领导力则更侧重于自我管理、自省意识、自我提升能力的改善。
对于“学生领导力”这一不算太新的新名词,有什么值得我去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呢?
1、领导力是什么?
领导力,首先是一种自我领导的能力,其次才是领导他人或团队的能力。
领导力是服务力,要有自觉服务的意识,也就是要有自觉担当的意识,是责任感。但领导力不是以自我牺牲为手段去帮助他人获得价值,而是应具备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责任感。
领导力包含规则意识,体现对真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践行,要有正义感。领导力还包含影响力,通过良好的表达能力去说服,通过积极的行为做引领,通过正确的思想去倡导,可以影响的人越多,领导力就越强。
2、“学生领导力”有着怎样的研究背景?
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在美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教育相关领域有大量的研究论文。
大量研究也显示,领导力和工作中的表现、团队效率、进取心、情商、自我意识等显示很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越是积极参加学生团体活动并承担领导角色的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的成绩越大,也具有更强的进取心和更高的情商等。
如果仔细剖析美国大学看重学生参加团体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展现出的领导力的表象,我们可以发现,领导力展现了学生的三个重要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会使学生在大学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首先,兴趣以及热情。
如果学生能成为一个学生团体的领导,极有可能他/她在该领域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是极大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抽出时间来坚持从事团体活动,并通过表率行为带领团队全体成员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努力并取得成功。
其次,时间管理能力。
作为学生团体的领导,学生必须很好平衡学习、生活、以及团体活动的需求。如果大家在课余都同样完成了家庭作业,有选定的文体类活动,有必要的社交活动,还能有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社团中充当领导角色的学生,肯定比其他学生具有更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三,责任心。
在学生团体中承担领导角色,他/她的付出肯定远远大于其他学生,没有人强迫,是自己愿意,自己选择承担更大的责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大学,老师和家长的作用明显降低了,完全依靠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学习成绩、职业生涯无不如此。如果在中学阶段展现出这种很强的责任意识,极大可能在大学以至踏上社会,也会如此。
3、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途径是什么?
首先,进行专门培训,增强学生的领导意识,提高领导技能和技巧。可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班会、队会、团会、讲座、讨论、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上进心,鼓励他们树立领导力意识;也可以把“中小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系列”丛书推荐给学生,增强他们的间接经验。
其次,多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提高领导能力。
(1)管理上,让学生参与、进行自主管理。鼓励学生通过竞选,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在班级管理方面,为了使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班主任可以多设置一些班级服务岗位,让更多学生分担班级工作,为集体服务。班干部可以采取轮换制,学生轮流当班干部,让大家都有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提高领导才能。
(2)教学上,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创造机会让学生培养领导能力。如让成绩好的学生当老师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把某些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让每个学生各自负责一个专题内容,认真准备后上台发言;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研究课题,从课题计划的制定到具体实施,从搜集资料、建立假设、验证到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负责。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也给了学生展示领导才华、发挥领导才能提供机会。
(3)课外活动上,学校可以多组织活动,举办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创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报刊,利用节日、纪念日搞一些大型的文体活动,还可以与社区联合开展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区活动。班级可以组织小队活动、中队活动、各类特色活动,活动可以由学生负责,由学生策划、安排、组织、管理、实施。学生成了活动的真正主人,真正的领导者、组织者,他们的领导能力也会在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领导力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适宜在背后作指导,从旁给学生出点子,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对学生尽量少干预,放手让他们锻炼,提高领导能力。另外,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更大的收获,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自己在活动组织中的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提高领导能力。再者,我们在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淡化权利意识。
如今,培养中小学生领导力,已不单是少数学生干部、个别积极分子的事,它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
4、学生领导力的未来目标在哪里?
我关注了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商务印书馆共同主办的“中学生领导力”的官方网站,中学生领导力旨在帮助弱势群体、改进公共政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社区与校园服务等。
美国高中有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社团,比如美国精英私立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这所拥有1071名学生的高中,拥有90多个学生俱乐部,涉及学术、招生、文化、烹饪、舞蹈、戏剧、环境、社会服务、游戏、健康、语言、文学、音乐、政治、宗教、出版、电台、体育、视觉艺术、特殊兴趣等20多个门类。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形成特长的空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的机会,也使学生有机会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当然更广阔的舞台也许在校外,很多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将热情发展成想法,招募小伙伴,设计服务项目,最终回馈社会,而自己收获了经验,培养了领导能力。
学生领导力这一概念,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等人格魅力、决策协调等领导能力及筹划未来的能力。作为学生,努力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与热情所在,学会尊敬他人并具有前瞻性,能够在校园生活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知识的共建者、学校生活的共创者。作为老师,唯有充分认识“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感知和健康快乐的生命成长体验,领导力才能源源不断流淌出来”,就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做法,为学生领导力培育提供肥沃土壤。作为学校,应更多地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着力培育、促进和激发学生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向上尚学的领导力。
学生领导力,是当代中小学生亟待培养的综合素养之一,需要我们去重视这一普遍被忽视的问题,“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从培育生命自觉开始,自觉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参与集体活动、自觉影响周围同伴、自觉担当服务角色、自觉履行责任义务,在自觉中自省、在自省中自强,为以后的社会融入和承担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