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
工具选择一般根据个人偏好和习惯使用。就我个人来说,基本以下工具互补使用。
1、qq收藏+qq邮箱记事本+微云
不得不说我是很感激腾讯的,甚至愿意付费买个超级vip,作为对它的回馈,不然真的是一直在免费使用它的一切产品。腾讯更令我惊喜的是,它的一整套产品可以说都是打通的,配套循环使用下来,会很顺手,这也是长久以来的习惯使然。言归正传,我一般是看微信公众号,然后觉得有用的知识就发送到qq收藏,其实其他地方的很多网页文章也是可以实现“分享到我的qq-qq收藏”这个功能的。
qq邮箱里的记事本一般存完全复制粘贴过来的东西,很好用的,图片也能一键复制进去,当然,一般没用的图我也都会删掉,因为浪费空间,更重要的是看起来缓冲慢。
微云一般就是存放完整的文件,当然是小文件,比较重要的,经常要看或者会做改动的。因为线上线下这种文件传起来也很方便。说到微云又想提那个梗,腾讯就是霸道的没有通知的把我的10t空间改成10g,当然就算通知了,我也只能来个哼。
2、excel
不知道怎么说,可能是工作养成的习惯,我用excel用到根本不想用world。excel好处很多,就是有很多sheet有很多行很多列呀(偷笑),所以很容易整理东西,甚至做筛选,比较,world嘛,从上往下看,找到尾找不到头。
3、移动硬盘
不用说啦,大文件,还总是想挪来挪去看的,移动硬盘是必备的,因为这种文件上传到线上再下载是超级慢的。
二、分类整理
我以前收藏过几百篇文章,然后又全都删了,因为一是很少回头看,二是偶尔回头一看一堆乱麻,头大心烦。想过很多办法也都没有用,慢慢发现各种工具的相互补充使用之后,最近才系统起来。
1、qq收藏之后的处理。我一般的做法是,比如收藏了一周的东西,可能有十几篇文章,然后集中某个时间段,使用电脑,找到qq收藏,把每个链接打开再看一遍,同时摘录复制其中你需要的重要信息,然后再在qq收藏里新建笔记,命名标题,粘贴内容,其实相当于一个简化和留存的过程,这样一篇过完,原来收藏的链接也就可以删了。qq收藏做笔记处理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可以看,pc手机是相通的,而且只要你在有网的状态下同步过信息,就算没网的时候也是可以查看的,而且文本类的文件占内存非常小,缓冲起来也很快,可供随时温习。
2、不同主题的内容,新建分组,同一分组中再分类笔记。举例子,比如分组分为生活思考类、职业技能类等,生活思考类分组中笔记又分自我反思(初衷、梦想)、自我驱动(思考转变、行动)、情绪管理(沟通)、团队管理(并自我管理)等,然后所有相关系列内容,就都可以按自己逻辑与需求点分放到不同笔记中了。
3、而一般摘录了要点之后,还有一些能够证明那些要点的例子,或者很多故事那种文章,又不方便长篇大论的在qq收藏笔记中查看,我就会关联到qq邮箱的记事本中,比如在qq收藏笔记中记录“例见qq邮箱记事本【生活思考】-xxx文章”,这样以供万一以后哪里想用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回头查找。
4、一些比如专业技能类的很多东西,主要是用文本记录整理无法满足查看需求的,比如要做图的,要做框架的,要横向对比的等等,我会整理到excel当中,然后excel相对也是小文件,就上传微云,不管在公司还是在家里,也可以实现云同步,方便随时修改和上传。有时候也会用手机下载下来,在外面或者路上哪里看一眼需要的东西。其他更大文件要异地使用的就用移动硬盘存放。
5、经过以上几步处理,基本上碎片化的东西就已经是一个系统化处理后的结果了,至于你到底吸收多少,能用上多少,就跟这个分类整理没多大关系了。
三、碎片化知识的反省
我整理的多了,就开始发现:
1、其实有读不完的公众号,有吸收不完的碎片化知识,我每天是不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在这上面,而且太多是没有亲身体验,没有亲身实践,没有亲身运用过的知识点,这些就算你收藏了整理了也还是跟那个道理一样,就是,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其实还有很多的知识点,本身就是别人读了某本书后,摘录出来的一些要点而已,但关于这些要点背后的逻辑支撑,其形成原因,以及相关在各方面的影响、联系,碎片化文章一般是阐述不到的,相对来说是比较直接的,刺激的,需求即刻满足的,却没有深度的。
所以,我也开始想调整一下方向:
1、概念类和故事类的文章可以继续读读的。概念类知识就是那种你一旦了解后,就立马能懂得的知识点,比如百度查一个词的含义一样了解的过程。故事类的文章意义在于启发,像寓言一样的。
2、而关于思考类、管理类的知识,就要果断放弃碎片化阅读(但不排除可以通过碎片化作为起点,进而追根溯源,研究一整套理论),转而通过读完整的书本去系统化了解吸收,这些有深度需要联系思考的东西。
3、整理过的知识,多温习,尽量实践运用起来。
四、最重要的是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然后希望有小伙伴可以跟我分享下更好的学习碎片化知识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