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禁不住打了孩子屁股一巴掌。孩子咧了咧嘴,却没有哭出来,而是问了我一句“妈妈为什么生气”,听到他如此反问我,我竟然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对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他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更会去审时度势。打他的原因很简单,给他换纸尿裤后,就是不想穿衣服,一会儿跑到床那边,一会儿跑到另外一边。就是想着玩,还不愿意穿衣服。
如果只是每天上演如此简单,自己也能控制住自己,在之前因为折腾,已经把喝的奶吐了一些。一会儿又从床上跑下来,跑到奶奶屋子里不回来。我的耐心被消磨光了,所以,在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的时候,就用了最简单暴力的方式,让他安静下来把裤子穿上。所以,在斟酌一下,我给孩子的回答:是希望他能够穿上衣服,这样才能不感冒。
虽然安抚了孩子,也询问了孩子自己的屁股是不是疼。但自己心里其实很不舒服的,会愧疚也会自责。自己的所谓的发心确实是好的,但自己的行为确实伤害他。而且自己还不止一次。当有一次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后面再使用这个方法,会更加得心应手。想到这自己心里禁不住出冷汗。自己一直希望能够让孩子健康得成长,但自己为啥还是会如此呢?
我反思中,发现我可能在不断重复我妈妈的行为方式。小时候我就觉得妈妈脾气不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妈妈不让自己做,如果所谓的犯错了,妈妈就会打自己几巴掌。自己好像也学会了如此的方式。小的时候,弟弟不听自己话的时候,自己也会动手狠狠地打他几巴掌。这种行为方式,当时觉得自己挺对,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了,可以掌控他人了。但现在知道,打人只是自己所谓掌控感的一种方式。或者自己没有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打真的是当下自己最无奈的一种表现。
如果自己情绪的阈值高一点,或者在自己爆发的时候,再多呼吸一次。或者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让其他的家人照顾一下。孩子是修炼自己的,让自己更加去觉察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