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波不在二十年

小波不在二十年

作者: 王动02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23:20 被阅读0次
影响过一代人的《沉默的大多数》

四月,是最残酷的季节。

和去年那篇、前年那篇是同样的开头。实际上,再往前翻几年,还是这样的开头。很久以前,就有朋友说过,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进步了。没有进步,就意味着花在思考和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年龄增长,而叙述的欲望减退,在小波有了言说和说教的欲望的年纪,我却更愿意退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在《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文里,小波引用了一个装逼的外国登山家的话,有人问登山家,“你为什么要登山?”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很多年以前,我和别人争论过这个典故的真伪,我坚持认为这个外国登山家是小波杜撰的,因为这个故事更象是我们道家里的传说。但其实小波并不喜欢道家文化,他好象对我国传统文化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他大多数杂文归到最后,总会奔向他一直强调的那几点:独立思考与科学理性。然后就是,世界幸福之本源,乃万物之参差多态。

我真正接触到小波的书那时,他已经去世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一直被我视为心灵导师。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是在一套《逼近世纪末小说选》里面,陈思和选有他的一个中篇《革命时期的爱情》。那是在上个世纪末一个温暖的午后,当时还是一个小镇青年的我,在椒江青年路一家记不起名的小书店里买到这套书,从此,小波的文字和思想慢慢改变了我。小波的杂文比小说更好,他的小说充满了荒诞的情节和狂欢体文字,而他的杂文则非常冷静,向我们展现着思维的乐趣,和对有趣的追求。

小波是在他去世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才真正成名的,很多喜爱他的人都曾经希望,他的文字和思想的价值能够拥有足够的地位。而实际上,历经几年的喧嚣之后,小波的名字已经不再能掀起波澜,岁月的流驶,往往会带走人们心头曾有过的感动和心跳。我常常想,如果小波还活着,他对现在的世界满意吗?他现在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小波曾经说过,生活就像一把大锤,一下接着一下捶着你,直到你向他低头,被捶平棱角,甘为庸常。我们都在过着挨捶的人生,但是我们总归不能放弃站立的姿势和独立的思维,因为,山总会在那里。

所以,即使我们习惯了在这个庸常的世界过着棰下人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偶尔停下来,想一想王小波,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光拥有现实的生活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一个精神家园。

我的同学兼好友小雄说,他要重新读一遍小波的书,我想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你是否还记得。当然如果没有读过,我推荐我的偶像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还有小说《红拂夜奔》,以及上文提到过的《革命时期的爱情》。

王小波最广为人知的照片

相关文章

  • 小波不在二十年

    四月,是最残酷的季节。 和去年那篇、前年那篇是同样的开头。实际上,再往前翻几年,还是这样的开头。很久以前,就有朋友...

  • 波多不在

    一个很普通的大学生,一个很无趣的人,一个对新事物总是浅尝辄止的人。 我从六年级开始就开始了我的寄宿生涯。离家,于我...

  •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小波先生二十周年祭

    今年411是小波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象,校园里没人歌唱,年轻人不爱读书,姑娘们惊叫小鲜肉嫁给富大叔...

  • 七、为什么姓牛

    比起神探夏洛克,小波远远算不上关心那些商业精英,社会名流。但是,小波对牛总还是相当了解的,因为无处不在的新闻和八卦...

  • 仿佛在江边又见到了您

    物已改,人不在,只有思念时时袭来…… 又一次,我来到了江边,混浊不清的江水,一小波一小波彼此懒散地推挤着,缓缓地向...

  • 春意阑珊

    (三) 尘波去小园已成了习惯,他已不在报有希望再与夕颜相遇。心情平静了,日子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尘波还养成了去小园旁...

  • 南柯一梦9

    小波回到家中,竹简并不在家,小波私下里琢磨,越想越气,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狐狸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为何竹简从未...

  • 小波

    难得的一天假期,说他难得是因为为此我已经提前三天进行了审批。现在想象老板那阴郁的表情,心中还有莫名的兴奋。请假并没...

  • 小波

    读爱你就像爱生命 读冯唐知道了王小波 无比好奇这个人的故事 然后就读了这本 有一度喜欢上这个有灵气的男子 灵气形容...

  • 小。。。波

    今天感觉很糟糕,早上起床后还感觉到很多不适,想起床去跑步,但是一直下雨,这两天都没有运动了,感觉浑身像生了锈一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波不在二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rp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