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区出发,栾树就一路陪伴,或粉或绛或褐的一串串蒴果是入秋后第一笔有些深沉的藏锋,活像一串串可爱的杨桃,不过仅三棱。尚未凋落的聚伞圆锥花序不时出现在同一株树上,柔嫩的淡黄中一串串风铃清泠清泠,几十分钟后到了湖边,几只画笔开生面的鸳鸯在湖面悠哉游哉,就为它们演奏一曲寒鸦戏水好了。
湖区附近厚厚的黄土层崖谷出没,密布着火炬树,甚至和构树抢夺着地盘,让人惊叹这种原产美洲的树种生命力之强,难怪不少人有入侵物种之忧虞呢。只隔了五六年,洞林湖周围大片大片的楼盘拔地而起,除了新修的几条大路,几乎把洞林寺围得水泄不通,寺本身却仍是修葺中,香火稀疏。对于火炬树来说我是不速之客了,十一月初再来漫山遍野就会是漆红漆红的郁烈,那才是深秋的醇酿。
这次主要是冲着寺院侧后方一大土台上的寊公禅师塔而来的。从除了几块元至正、明嘉靖年间的大碑和几从格桑花外无甚可观的洞林寺返回,沿着一条小路走上高台,舒口气的时候,“天边独塔高原”,改动了王摩诘一个字的诗句真想脱口而出。典型的喇嘛塔,鼔腹宝瓶形,实心,青砖白灰砌成。下部是五级八棱须弥座,向上渐收束,每级之间浮雕象、鹿、牛、天马等瑞兽,或荷、菊、忍冬、祥云等纹饰。瓶状塔身上部正南镶嵌一石匾,镌“重开山无缘寊公禅师塔”,不过有网友据寺庙中的几块元明碑刻考证出“寊”应是“宝”字,一字之谬不仅改了人们对这位禅师的称谓,还改了这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塔身上接九层相轮,一座微缩的楼阁式塔,再向上就是金盘、宝瓶、宝珠了。退后几步,小心南面的沟壑就好,再概览一下喇嘛塔,简洁、匀称、优美,除了这些陈词滥调也无以形容。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塔身和第一相轮之间,沿塔周浮雕梵文六字真言。朱元璋分封其第五子为周王,在开封营周王府,但直到景泰年间,洞林寺才改为周王府的家佛堂。这座禅师塔建于洪武十七年,作为保持着明显元代风格的藏传佛塔并不为怪,并不为怪,在保存至今的中原古塔中实属罕见。
回佛塔的路上在洞林寺的围墙边发现好几丛茂密的苍耳。比起罗蒂的“镜喻”,对于对当今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主客二分逻各斯中心主义重分析的思维模式,我更欣赏德勒兹的“树喻”。把目光从裸露出黄土层却仍然紧紧抓取侵潤的火炬树根移开,看一看在市区已经难得一见的苍耳吧。佛说了无挂碍,可芸芸众生在林莽中穿行,谁能始终了无挂碍?不是像灌木乔木那样挂住不放,像苍耳丛中的小兔子一样沾染些带刺的小野果也挺好,佛的般若佛的法身代代传授,不也是人的灵明仍然牵挂着这样的小果子吗?
说到这里,我倒有点想赞颂大自然的伟力了。洞林湖岸上叫红石寨,深厚的粘土层中不时显露出深红色的岩体。稍一辩识就能看出是砂岩,一层层沉积,松软含铁。不知那个洪荒代纪的伟力旋转了这些岩层,岩层齐刷刷地斜向排列。回程的车上,路旁的土坡里不时可以观察到疑似粘土向砂岩过渡的沉积层,这一带的地质变迁是怎样的呢到底?欲就麻姑“问”沧海,一杯“秋露”冷如冰,还是问问方家为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81228/afa957407733658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81228/d557daef74790d6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81228/e33fc1738215d75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81228/9682605e98367f1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