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热搜标题,我是懵的。
然后看完了董藩教授大谈“如何让年轻人买得起房”的措施后,我又懵了,甚至让我对北师大的教授门槛产生了疑问。
年轻人买不起房吗?
年轻人都买得起,重点是买在哪里。有几万一套的房子,买不起吗?都买得起。
但如果你说你就想住北上广深,希望房价降到跟你工资收入相匹配的程度,能做到吗?
对不起,上帝也不能。
为什么?因为当房价降到跟你工资收入相匹配的程度,就有太多人要住进北上广深。如果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让北上广深容纳所有中国人,难道是故意刁难大家吗?
北上广深的容量有限,所以必须有筛选,这个筛选机制,就是你能为这座城市做出的贡献。只要远程协作办公不成为主流,那么离工资开得更高的地方越近的,房价一定越贵,这是非常公平的,本质上就是拍卖制——谁出更高的价格,谁就可以有更好的机会,以及更短的通勤时间。
而你之所以住不了,是由于你的社会排名,不如那些能住得了的人高。它是个相对值的事情,跟你的绝对值没关系,你不能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之类的,大家都很努力,那就要看谁更努力,因为你要的是其他人也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要的是只有你自己想要的,比如你们老家的房子,那你随便盖,但你也不要不是吗?否则为什么这么多人感叹买不起房呢?你买得起,是你不要而已,你就要跟别人抢,于是就注定有赢家有输家。
那能不能都是赢家?比如把深圳扩建,再扩建,让大家都能住在深圳。
你把这个问题延申一下,深圳就变成了现在的中国——扩建再扩建之后,深圳的郊区就变成了现在的其他城市,到时候你肯定会不满足于“只住在深圳”。
所以这道题无解,根源就在于你跑输了其他人而已。
董藩教授对这件事侃侃而谈,说延长贷款期限,比如从30年到40年,说降低首付,比如从30%到20%甚至15%,等等诸如此类的措施,其实都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如果僧多粥少,大家要的都是同一套房子,给谁?
明明是一个分配的问题,相对的问题,董藩教授却偷换概念,将其转换成绝对的问题——房子是商品,怎么可能有绝对呢?假如大家都买不起一件东西,那开发商建造它的目的是砸自己手里?
显然开发商是想将它们卖出去。
如果能卖出去,那么根本不需要这些措施就能卖出去,只不过是卖给了排名更高的人而已;而如果卖不出去,那自然就会降价,根本不需要年轻人在30岁时就预支自己70岁的收入。
董藩教授的呼吁,其实质是呼吁可以让年轻人多预支一些未来的收入,以便将房价维持在某个高位罢了。
他在现场还说“国外贷款可以贷到80岁”。哪个国?国外是个国家吗?
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多少?真贷款到80岁,后续断供的人会急剧增加,那银行的风险怎么控制?降低首付当然可以,但0首付过度杠杆的次贷危机历历在目。
他说“年轻人前期的收入低,5年10年以后的收入非常高,所以前期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只还利息不还本金”?这就完全是瞎胡闹了,谁说5年10年后的收入一定高的?多少人10年如一日。如果首付又低,本金又不还进去,那么房价只要跌一点点,全社会就可能一起断供,因为断供是一块多米诺骨牌,只要倒下一两块,就会导致一些低价房被抛向市场,一旦房价的锚开始往下,其他人的房子也会迅速变成“断供更划算”的标的,于是死亡螺旋开启。
董藩教授可以说为了吹房价已经连基本的逻辑都不讲了。
年轻人不是买不起房,年轻人需要按照自己的社会排名,接受自己住在哪里的事实。
想买得起自己心仪的房子,理论上就要抢赢别人也盯着的东西,当然你赢了,就意味着有人输了,不存在大家都赢的情况。
买不起北上广深的不是输家,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想住,也不是每个人竞争和对比的对象都是那些住在北上广深的人。
但抱怨买不起房子的肯定是输家,因为不管他想买的是哪里,都代表他输给了那些成功买在了那里的人。
电子版出现了,感谢微信读书团队的官方力荐。
目前正在微信读书的飙升榜中,大家可边看边写书评,以上自取。
--------------------------------------------
蔡垒磊:著有畅销书《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2017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中信最受欢迎作者,2020年当当影响力作家,社群读书APP【蚂蚁私塾】创始人。
视频号:蔡垒磊
公众号:请辩
微博:@蔡垒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