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印象管理”
“我觉得你好文静,说话声音柔柔的”
听到这句话时,好朋友的表情管理系统已经奔溃了,无法控制地狂翻360度白眼,咬牙切齿地说“当初的我也那么天真,后来,我才知道我有多蠢,她特么就是一个又疯又癫的骗子”。
以上的对话,我猜你们绝对不会感到陌生。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枚合格的装逼小能手,我要开启高能装逼模式来解答你们的疑惑!
为什么我们会被陌生人用一种跟自己气质完全不沾边的词来描述呢?明明自己耍起来就是个疯子,却被被人用“文静”这个词来形容?其实,这就是我们心理学常说的“印象管理”。那么,何为印象管理呢?
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比如说,我希望在你的眼里我是一个如何的人,我就会收起平时的脾气,刻意伪装成另一幅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模样在你面前展示。
对于印象管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第一类;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
第二类: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而印象管理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自我表现和自我行动
自我表现
个体选择合适的言行举止、服饰打扮而进行的印象管理,即通过自我美化,来增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吸引力。
例如:假如你将自己的形象定位为一名淑女,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就是一名淑女,我刻意从穿着到言行都会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淑女。穿着风格淑女化、说话时语调语音轻轻柔柔、微微一笑、待人接物有礼貌等。
自我行动
个体采取投他人所好的言行举止而进行的印象管理,即投人所好,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使别人感觉良好,这就是“讨好”现象。琼斯(1964年)认为讨好者有四种战术:
01称赞
02抬高别人
03对不重要的问题和重要问题采取不同讨好策略、投其所好和自我表现
04报恩
以上四种战术便是我们熟悉的恭维、迎合、施惠、俗称的“拍马屁”。
在我们好好地经营着我们的外在形象时,别人对我们所做的印象管理会受什么影响呢?
这个别人可以分为两类人:陌生人和熟人
陌生人,可以定义为第一次见面的人、接触不多的人、对自己实际情况不熟悉的人。
陌生人对我们的印象会受首因效应的影响。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所以,当你在接触新朋友时,你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因为会直接影响到后面你们之间的交往频率以及质量。如何做好第一面的印象管理呢?
01仪容干净,衣着得体
02目光接触,真诚微笑
03礼貌待人,尊重别人
熟人,可以定义为每天都会处事,见面的同学、同事、家人等,简单来说,就是接触较多,对自己的情况比较了解的人。
熟人对我们的印象则会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
因此,你想要跟你的熟人有着怎样的相处模式,你得要时刻保持着。万一做错了什么,不要心灰易冷,也不要轻易对你们的关系不做任何的挽留,你可以真诚地对待她,修补你们的关系,久而久之,之前所犯下的伤害就会淡化,你留给他的印象依旧还是你的好。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