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络上掀起“龙”一词的英文翻译之争。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34295/686770c8f45c039d.jpg)
官方摒用“dragon”,改为“loong”(龙的音译),比如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英文名译作“Loong Chenchen”,其他媒体跟着将龙年译为“Loong Year”,“龙舞”译为“Loong Dance”。
对照2012年的上一个龙年,官方没有使用“Loong”,比如《中国日报》采用 “Year of the Dragon”表示龙年。
这个单词的翻译变化不仅展示了大国的文化自信,积极面向世界,同时在世界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且追溯了中国龙的一个更恰当的翻译,龙在中国作为祥瑞,应该区别于西方龙。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34295/7d6132b9cd039c22.jpg)
西方龙(dragon)是“口吐烈焰+巨翅长鳞+烈性如火”,形象负面,中国龙(loong)则是“马头+鹰爪+鱼鳞+鹿角+蛇身+没有翅膀”,代表好运吉祥。因此,“Loong”更贴近中国龙的原意。
资料记载,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著作中提到中国的龙,注音是loong,解释时使用了dragon一词,后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出史上第一部《华英字典》,将龙译为dragon,这个翻译延续至今。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34295/2ff2b3564cda297b.jpg)
大家应该都知道,很多西方人看待中国的目光、翻译中国的文化,带着一种对异域文化居高临下的审视,比如,近代史上,别人就把我们表述成“黄祸”、“东亚病夫”。在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后,强起来的中国必须解决“挨骂”的问题,主动进行自我宣介,改变“龙”的翻译绝非没事找事,这关乎着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对此,大部分网民表示支持音译,指“dragon那种像大蜥蜴,跟中国龙不一样”、“中国龙是独一无二的,汉语走向全世界,就应该把‘龙’这个词音译”。当然,持反对意见的网民则认为做法违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担心“loong”很难成为世界主流用法。
相关表达:
龙年:Year of the Loong / Loong Year /Year of the Dragon
龙舞:Loong Dance /Dragon Dance
龙抬头:Eryue'er Festival /Longtaitou Festival /Dragon Head-Raising Festival / Spring Dragon Festiva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