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治疗—概念与方法》
《家庭治疗—概念和方法》第八章精神分析取向家长治疗

《家庭治疗—概念和方法》第八章精神分析取向家长治疗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09:57 被阅读0次
    精神分析治疗师探索隐藏在家庭对话背后每个家庭成员内心的恐惧归属感

    理论要素

    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质是揭露和解释无意识中的冲动和防御机制,是去发现那些阻碍人们以成熟的方式进行人际互动的基本需求和恐惧。

    弗洛伊德的内驱力心理学

    人类有两种驱动力——性和攻击。怎么表达这两种驱力?孩子们和他人学习,当这种学习到的方式被惩罚,焦虑感产生,内心冲突产生。也就是和“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冲动(性或者攻击性)将会受到惩罚的信念”(无意识的)相联系的情绪低落。例如:如果你发脾气,你的同伴可能就不会再爱你。

    平衡冲突的方法:加强对冲动的防御;减轻防御以得到一些满足。

    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的本质是,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与悦纳。如果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欣赏,孩子就会内化这些认可和接纳,从而形成自信的人格。他会感到安全,勇于独立,足够主动,能够去爱。

    如果父母没有回应,甚至是拒绝的,那么我们对于欣赏的渴求就会停留在最初的状态。等到成人,个体会压抑被关注的欲望,而任由这种被关注的渴望在愿意接受的人面前爆发。

    这种孩子缺乏爱的归属感,成人后需要不断的通过外界来获得被关注。这是自恋的根源。

    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我们与他人的联系是基于早期经验形成的预期。这些早期关系的残留造就了内在客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印象是从经验和预期中建构起来的。作为成年人,我们就是基于这些内在客体以及被我们感知到的对方呈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进行人际互动的(塑造了对方的形象)。客体关系的内在世界是一个深受早期客体印象、内在投射和认同的影响的世界。这个内在世界不断发展、逐渐成熟、日益综合并接近现实。个体处理冲突和失败的内在能力与其客体关系的内在世界的深度和成熟度有关联。作者认为爱来自对好的客体的内化。

    儿童对照料者既好又坏的印象不能整合,怎么建立情感联结?分离和内向投射,儿童将照料者坏的父母分离出去,以维持照料者安全可信赖的印象。

    作者建议:情绪无好坏之分,是流动变化的,同时伴随情绪的行为是有益有害的。越压抑越不能控制情绪引发的行为,当行为爆发就会越觉得羞愧(?)。避免表达自己的愤怒和软弱,避免羞愧。我们需要一点点尝试新的方法,如果我们表现出愤怒和软弱,自己依旧是被爱的。治疗师需要帮助来访者深化和扩展心理空间,认识到人的复杂性,不是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这所有的基础是首先需要识别或者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是困难的。

    我投射我感受到的情感给对方,对方认同了这份情感,并产生了关系层面的联结。

    通过对认同和拥有他们否认的感受进行再定义,既将个体定义为有时会生气或软弱或脆弱的好的个体,帮助他们体验这些感受而不对其采取行动,确定表达自己的愤怒和软弱脆弱是可以的。

    每个人在无意识里都不希望对方改变,这样他们就能够维持自我的破坏感。

    对于要解决冲突的夫妻来说,每个人都要认识到,重点不是他们处理不了的伴侣表现的情绪,而是他们自己处理不了自己表现的情绪(当我们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也就学会了处理他人的情绪)。要想实现改变,需要把无意识的内容变成有意识的,变成可以感受的,然后去加工处理它。要将当前的经验和童年的经验相联系。这个过程叫整合分离客体。

    完成整合分离客体的主要关系技术就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对问题进行诠释。为了避免直面羞耻感,治疗师采用的最好的试探性的方式进行诠释,比如,我在想是不是~~。我能怎么说吗?我的感觉就像是~~。

    比如:当你妻子惹怒你时,你退缩,避免表现出像你父亲对待你那样的行为,你也不希望让任何人感觉你是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但是我在想是不是,长久以来你已经学会了,用这样的退缩和消极被动来表达你对你妻子的愤怒。

    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夫妻出现分离(怎么理解?分离出焦虑的自己,愤怒的自己,不接纳自己的自己~~和对方沟通,对方可能分离出不被重视的自己,自卑的自己),就会形成围绕这些问题的互动循环,常常的循环包括过度负责—不够负责、追求—退缩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互动循环都会受内在分离客体的投射认同的影响。互动循环也可能是人们习惯、不同的文化价值,或者是无效沟通的产物。

    自己内化的客体(脆弱的自己、无能的自己、愤怒的自己)被投射到对方身上。如果干预一直不起作用,可以考虑客体关系理论的应用。

    家庭动力

    精神分析认为儿童早期经验是后期关系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

    正常的家庭功能

    儿童需要一个有利的环境成长,这个环境不需要是最理想的,有足够的母爱和普通可接受的物质环境就足够了(?)。

    父母为婴儿发展自我提供安全的能力依赖于他们自己是否感到安全。母亲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婴儿。母亲需要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当孩子逐渐长大和需求减少时,母亲会慢慢恢复自我兴趣,以保证孩子能够独立成长。那么问题是母亲的足够的安全感从哪里获得?

    对于非常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无法完全分开的个体,科胡特形容为自我客体,即儿童将父母作为自己的一部分体验。作为自我客体,妈妈的触摸、声调和温柔的言语来表达她对孩子的爱,就好像这些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在和妈妈互动过程中,孩子体验到妈妈的爱和味道。

    在自我心理学中,发展安全的和有联结的自我需要两种品质:第一是镜映反映—理解和接纳。细心的父母会深深地欣赏孩子的感受,他们暗示“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证实了孩子的内心体验。第二是父母也会提供理想化的父母形象,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认同会为孩子的自尊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的自我发展是自出生起就开始分化,在逐渐复杂的联结模式中发展。人的一生,从共生(理解和分享孩子的情绪状态)到共情,都需要依恋和依赖。

    精神分析研究发现,婚姻联结中存在幻想和投射的重叠与交错(?)。

    作者提到纳吉的“情境治疗”,这一疗法指出,来访家庭是想通过在咨询室中寻求庇护治疗师的“合宜”“公正”才是重要的。

    行为障碍的发展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症状始于儿童早期客体关系中因恐惧引发的逃避视为心理问题最深层的根源。而关系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常将对一个人的特质归于另一个人,造成感知的歪曲。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移情”。作者称为“投射认同”。

    投射认同:投射认同是一种主体感知客体的过程,好像客体中包含主体人格中不受欢迎的成分而引发客体遵从这些认知的反应。不同于投射,投射认问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父母会将他们自己身上焦虑一唤醒的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的表现也进一步体现出了父母的恐惧。如此,父母可能会责备孩子或将其当作替罪羊,但同时这也满足了孩子自身的攻击性冲动(例如,做一些不良行为),他们在实现自己幻想的同时能够得到家庭微妙的强化,避免因表现出与父母感知不一致的反应而被拒绝的恐惧。同时,父母也可以避免与特定冲动相关的焦虑,体验到替代的满足,但仍然会因为孩子表现出这些冲动而惩罚他们。这样,伴随父母表现出超我,对按照父母身份指令行事的孩子进行惩罚,父母内在的冲突就得到了外化,这是父母反应过度的一个原因:他们害怕自己的冲动(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情绪体验,通过行为表达出父母的需求)。

    改变的机制

    治疗目标: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的目标是将家庭成员从无意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健康个体身份彼此互动。

    精神分析治疗师认为,治疗不应将个体与家庭区分开,而应当聚集家人,帮助家人学会如何做到既彼此独立又彼此联结。

    行为改变的条件:治疗师通过观察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来培养洞察力。先创造一种安全信任支持的氛围,然后开始识别其中的投射机制;再整合以前自我分离的部分。

    治疗

    评估:

    焦点假设五步策略:

    1、家庭互动如何影响症状,症状又如何影响家庭互动?

    2、当前症状有什么功能?

    3、家庭中他们害怕的、阻碍他们直面冲突的是什么?

    4、当前的情境与过去的创伤是如何联系的?

    5、治疗师如何以简短的、令人难忘的话语总结焦点冲突。

    精神分析师的目的是揭示一些未被注意的东西,包括意识领域的思想和感受,也有潜意识层面的幻想和梦。

    治疗技术:

    四种基本技巧:倾听、共情、诠释、分析中立(理解来访者)。关注沟通过程中家庭成员的情绪反应,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生气?他们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他们期待的是什么?这些感受从哪里来?治疗师希望探索分析他们隐藏的恐惧和渴望,而不是试图去解决争论。

    内在心理冲突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分析治疗师并不关注谁对谁做了什么,而是关心对方强烈的感受,并将此作为切入点对其根源进行详细的探索。“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之前体验到这种感受是什么时候”?“在这之前呢?”“你记起了什么?”

    精神分析治疗师通过四种渠道组织探索工作:

    1、内在体验

    2、这种体验的历史;

    3、家庭成员如何触发这种体验;

    4、会谈的情境以及治疗师的帮助对家庭成员有何作用。

    在个体的成长背景中,个体的镜像自我客体(?)影响着来访者的感受和行为方式。

    治疗过程:1、最初的关系建立和自发的互动:治疗师邀请家庭成员讨论他们当前的关注和担忧。让来访者自己交谈。在需要详细或诠释时提问,“你能就这方面多讲一点吗?”“二位是否讨论过你们对此问题的感受?”2、治疗师逐渐探寻问题背后的实质,继而引出其家庭历史、成员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们对于家庭成员观点的看法。“你父亲怎么看待你这个问题?”“他是怎么解释的?”3、治疗师开始诠释家庭成员是如何重演过去,又是如何常常歪曲童年的印象。关注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夫妻治疗过程:

    1、打断争吵循环(争吵掩盖对方真实的感受,避免脆弱感);2、探索个体真实感受,关注投射客体的感受(只描述感受,不描述投射者激起这些感受的行为),当被投射者的感受被明确,可以互相谈论这种感受;3、投射者倾听,不做任何评论。被投射者结束谈论后,投射者开始给予自己的反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治疗—概念和方法》第八章精神分析取向家长治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y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