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得到app里提的,对在我们生活工作中面临决策时很高有帮助,我做了笔记分享给大家,
一.“决策”不是“决定”,也不是“决心”
决策,是面对不容易判断优劣的几个选项,做出的正确选择。完成老板给的任务,你没有决策;两个东西价格差不多,你选择了质量好的那个,也不叫决策。决策是在优势劣势相当的情况,拿主意。决策应该是一个非常纠结的心理过程。
有的人能为几十元钱货币比三家,但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确异常草率。这就是随波逐流,不但不讲究科学决策,还缺乏决策意识。
没有思考能力,只能被动接受生活。
二,科学决策的四个步骤
希斯兄弟总结,科学的决策一共分四步。其中每一步我们都有可能犯错误,克服这些错误就是成功决策的关键。
- 第一步是看看自己都有哪些选项。一般人的做法是有什么选项就从这些选项里选,而正确的做法是想想你能不能给自己增加几个选項。
- 第二步是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这一步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确认偏误” —— 如果你先入为主已经有了看法,比如说你已经“喜欢”某个选项,你就可能会不顾事实坚持这个选项。而正确做法是向很多人寻求意见,对自己的工作前景获得一个客观的评估。
- 第三步是从长远考虑,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个。这一步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被自己的短期情感左右。比如一份新工作,许诺了一笔很高的工资,这个高工资就有一个特别大的吸引力,你从情感上会特别想拿这笔钱。这时候一定要从长远考虑。
- 第四步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得有一定的准备。首先做人要信守承诺,自己约的xx,含着泪也要xx,但是任何决策都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正确,如果将来出现变故,你得有所准备。我们决策的时候,常犯过度自信的错误。
三.真正的决策必须得有多个选项
如果只能选择yes或no,长期看有52%的决定是错的,增加一两个选项,选错的比率下降到32%。
四.怎么给决策增加选项
最简单的增加选项的办法,是“借鉴”。借鉴的思路,是“寻找亮点”,在大多数人都失败的局面下,看那几个成功的是怎么做的。有了各种选项之后,要把多个选项摆在桌子上,把所有方案都摆出来,统一选择——就像古代谋士一次性給主公三个主意:上策、中策、下策。
五,那面对重大选择怎么才能不纠结呢?希斯兄弟给了三个办法。
- 建立反对派,当我们特别想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产生“确认偏误”,也就是只能听得进去正面的意见,干脆就听不进去反面的意见了。这往往是过度自信的结果。
- 远处旁观,旁观者清”,其实就是因为旁观者没有你那么多复杂情绪,往往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旁观10/10/10法则 ”。这个方法要求你从三个时间尺度去考虑一个问题:
- 10分钟之后,你会对这个决定作何感想?
10个月之后,你会作何感想?
10年之后,你又会作何感想?
- 考虑价值观,前两天个是理智,这里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你设定的“优先级”(priority)是什么样的,说白了就是你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 如果不能两全,你认为事业的成功对你最重要,还是家庭幸福对你最重要?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六.用别人预测自己的正确方式
当我们在预测未来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自己并不比别人更特殊,基础比率是最好的参考资料。
所谓基础比率,就是以前的人,做同样的事,做到的平均水平。而且卡尼曼知道,预测未来最好的参考指标,就是基础比率。
你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在做这件事之前也认为自己了不起,你并不特殊。
.如果你不想听从基础比率,那么你就得拿出非常特殊的理由,而且这些理由必须是切实存在的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我们平时做决策,一看基础比率,二看我到底特不特殊。
七,高级的科学决策就是“不科学”决策
对实干家来说,并没有什么“谋定而后动”的决策。实干家的决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先动起来,上来就直接试水,看看情况再调整。
实干家所谓的“科学”,不是要不要做这件事,而是把握好一开始的力度,用试水的方法创新,有三个原则
- 尽可能地尝试新事物;
- 尝试要可控,要确保试验不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获得反馈,从结果中学习,随时调整做法。
好的读书渠道分享,我自己看了很高有收获,与牛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4405012/b0f9656855d0a12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405012/8c98963a9a06e5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