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的维度
在采铜的《精进》中讨论到一个关于一件事是否值得我们去做的一个判断。提供了两个判断维度:
半衰期
收益值
收益值,指对你的收获,可以是精神层面的愉悦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增长。
半衰期指,这件事带来收益值衰减速度,比如看娱乐节目或许今天看了你很开心,但通常持续不久,这就是半衰期短,比如你掌握了一个技能,它对未来影响深远,就是半衰期长。
从这两个判断维度出发,可以得到关于大多事件的四种类型:
-
01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
比如看电视节目,买衣服,吃了饱饱一餐。 -
02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
找到真爱,掌握一门有用的技能,一次深刻的讨论,深交一两个朋友。 -
03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
刷微博,看一次朋友圈,在网上漫无目的漫游。 - ** 04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
练习一小时书法,重复练习已经掌握的一个技能,读一些经典的书籍的一小部分。
如何选择是否做一件事情?
采铜给的法则是
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短半衰期的事情就像用手去抓沙体验手中沙子给皮肤带来的触感,等沙子漏光了我们还继续去从沙堆里抓一把这种快乐通常比较
而长半衰期的事情,无论大小,它都是可以被积累的,今天你背了一个单词,过了一几天你再背,因为之前背过一次于是在脑海中这个印象又被加强了一次。
这个法则意味着两点:
- 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半衰期取决于什么?
01 取决于你如何做这件事
同样是旅游,有些人随遇而安,走马观花玩了就算了(我就是),而有些人会细心做攻略了解那个地方的文化历史,游玩时认真地观察地域特征,之后回来认真写游记,这样的旅游半衰期会更长。
**02 有些收益本身就是长半衰期的 **
这些收益有
比如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或者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等
书中长半衰期时间指南的内容有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
采铜法则的应用
这个法则它其实是一把衡量价值的尺子,提供了一个判断的尺度,并不是说只做半衰期长的事情,在于他告诉我们什么事情,更有价值,对于短半衰期的事情,我们还是会有些许当下的追求和欲望,只是不要让他们成为你生活的重心。
对于采铜法则 我的思考。
01 习惯置换:变短半衰期的行为为长半衰期
比如你在睡前喜欢刷微博、看热点,你可以把碎片阅读改成长阅读。
实际上以往的日子我每天都刷微博,总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但实际上,真正轰动的消息你是怎么也逃不掉的,当有一些热点发生时,总有许多新媒体会去追逐热点你会在各个平台看到消息轰炸,而且大多的热点其实与你是弱相关的,可能重要程度并比不上街口的白菜涨价了。
习惯是可以替代的,不久前我删了常用手机上的微博甚至个人很喜欢的即刻,把所有睡前时间和早晨赖床时间用来看微信读书上的电子书,这样做以后发现知道自己以前会每周睡前花4-5个小时用来刷微博、做碎片阅读,实际上成长却是很少。
02 进行价值判断:什么事更值得做
我们日常会有许多的抉择需要我们去做,不只是做事上,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应该更多去选择那些半衰期长的事情。
一件物品,如果对你的半衰期短,只是满足当下的一些高收益,那么可以先把他放在一边, 一切不必要的皆舍去。
而有很多争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们看到很多时候为了一块钱闹出人命这种事情,当下是出气,但实际上它的半衰期短得不得了。
同样是向人请求帮忙这件事上,因为我比较内向,故而万事都喜欢自己来做,这也渐渐培养自己的检索能力和思考习惯,现在自己也渐渐成长,虽然因而在社交水平和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总体不至于太糟糕。
什么事情可以带来更长期的收益,也可以考虑,一次赚得多,不如赚得久。
而在半衰期长的这类内容来来,元理论,往往是极具价值的,我们看到任何学科变化,其基础却是常年不变,虽由原本的基础衍化出许多的内容,正如那句
万变不离其宗
越是基础的半衰期越长,基础学科的应用往往最广,比如数学、基础物理,等。
而认知,也有相应的“元”,很多方法也属于“元”的层面,所以如果可以多学习和寻找有关“元”的内容。
最后,最重要的是:人活着,要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