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停机坪上,一架飞机打开了舱门,一群穿着海军制服的人,等待着机场的叉车司机将一台重量超过一吨的IBM硬盘运上飞机。这台硬盘的存储容量,在当时可以用「庞大」来形容:5MB。
对,你没有看错。那是1956年的一台硬盘,所存储的内容,用1990年代的两张软盘即可容纳。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统计过,在2008年,人类大约创造了近10亿张DVD能够存储的数据——这等同于过去5000年人类创造的数据;而他们预测2013年,每10分钟就有如此之多的数据产生。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时代。
对于受众和信源来说,应当感到信息而惶恐。固然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都增加了太多,各种新技术也很容易帮助信息触达受众;但是,「多即是少」,虚假信息、信息冗余等负面效应也随之诞生,譬如不断地去低价获取用户眼球注意力、而不断创造出来的标题党、真假难辩的新闻、以及低俗的内容,还有过于追逐算法而导致信息传输的狭窄化……营销人需要思考,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浪潮中崭露头角,或者如费芮互动创始人暨CEO蒋美兰所说的,「抢夺消费者24小时时间分配权」。
让内容更有效率的价值观
随着流量红利时代的结束,对存量用户争夺的战争开始了,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各家平台对内容效率的比拼。正因为技术的高度同质化,信息在分发层面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真正决定了传播效率的变量是内容的效率。
正如新浪移动商业运营副总裁胡进提出的新浪衡量传播效率的公式:传播效率=传输效率×内容效率。这里的内容效率,并非以页面参与度等指标来衡量,而是满足三个特征:真实可信、需求满足,伦理责任。
首先,真实可信是对内容的最基本的要求;否则人们会花费更大的成本去甄别,造成很大的沟通成本浪费;
其次,内容应该满足用户对于功能实用性的诉求或者消费、娱乐或者精神上的诉求;
第三,内容一定要尊崇伦理道德,尊崇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给用户正向传播内容的鼓励和信息的传达。
新浪移动副总裁沈威总结说,媒体一定要尊重用户,特别是尊重用户的时间,不是提供同质化信息,耽搁用户的时间,而是更有效率的提供资讯给用户。
实际上,追求极致的内容,正是新浪推崇的价值观,「没有这样的价值观,很难形成一个积累用户真正价值、真实诉求的正向的内容分发平台。」新浪以新闻起家,从四通利方的体育频道发展至今,在科索沃战争、台湾大地震、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等重大事件来临之际,报道从未缺位,20年来一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协调人工与智能的关系
作为内容生产方,媒体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来自于人工智能(AI)。根据Nic Newman新近发布的《2018年新闻、媒体和新闻技术趋势及预测》,近3/4的发行商(72%)计划积极尝试人工智能(AI)以支持更好的内容推广并提高生产效率,如「机器人新闻」等。
多年以前,新浪军规式的、流水线式的内容生产使其从中文互联网世界脱颖而出成为标杆,这套模式是否适用于现今的媒体和技术环境呢?
目前行业内,盛行两种内容生产方式,一种极度依赖算法,追求算法的功能与效率;另一种则走垂直化、小众化路线,钻研内容的「深度」。而新浪属于「中间派」,所有内容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容池」,再进入「数据池」,后者会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系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再经过智能和人工把控内容及进一步筛选,然后机器会将最有价值的内容推给最合适的人。沈威介绍说,新浪新闻追求的是「成就用户」,协调人工和智能之间的关系,让用户感知他不知道的领域,让营养更加健康,不偏食。
事实上,2017年年底,主流媒体就指出单纯依靠算法推荐的平台存在价值观缺失、制造信息茧房、竞争手段屡破底线三大问题。今年,几家以算法为核心的内容平台接连要求被整改,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内容平台下一步竞争比的是内容质量。
新浪新闻与微博平台打通
有价值的内容,依赖于有影响力的渠道才能触达受众。虽然在一线城市,APP的普及度较高;但在二线城市以下,三四线城市,还有大量的移动web端用户群体,新浪网日均DAU量有4000万以上,日均浏览次数将近1.3亿次。
新浪同时是名人、明星、意见领袖发散的平台,重要热点引爆的平台,政府媒体有15万+,企业机构有150万+,明星有3.3万+,自媒体有43万+。
而且,新浪目前已经实现了新浪新闻和微博平台之间的互补互通,即人群互补和数据互通,从而实现最精准的场景匹配和内容分发。
新浪新闻和微博平台的阅读人群和社交人群互有重叠,诉求上区别较大,平台打通后,两方面人群的互补会扩充整个人群的计量数据平台;
所有阅读数据、用户数据,即时兴趣、场景数据以及社交关系图谱数据互通之后,能够协助在整体的分散基础平台上达到最智能的,最能够精准满足用户即时数据,而不是长期兴趣的简单判断。
新浪移动的营销价值
新浪平台和微博之间的打通,使得167种新浪阅读属性,与821种微博社交属性相结合,近1000种用户维度数据,不仅让新浪移动内容传播和内容分发更加高效,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和真实价值诉求,更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尤其是核心数据构成了新浪数据体系的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则是新浪的中央数据仓库所吸纳的广告主第一方数据,以及第三方不同应用场景数据。以数据为基础,方能有效建立起整个营销链条。
这些电商、应用、O2O销售、娱乐、社交数据,反哺到中央数据系统,所打造的数据图谱,帮助企业帮助品牌在售前去建立内容洞察、人群洞察,在售后去建立行为数据洞察、社会追踪洞察、转化效率洞察,且不断循环、迭代、累计,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最终形成细颗粒度的行业数据包,提供给所有品牌主、不同行业的品牌主即时性的解决方案。
胡进介绍了新浪营销工具体系的两个重要基本点:跨域通与链路通。「跨域通」接受不同线上应用场景资源,甚至包括很多线下资源,汇聚到新浪整体资源流量池里面,再通过「链路通」,接纳不同资源数据的API,反哺回重要的营销工具,包括场景营销、SinaX程序化智能营销、超级圈的社交营销结合在一起,资源、数据结合新浪的全景数据平台,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品牌主不同的营销诉求。
新浪对于极致传播内容的追求,以及追求用户价值、追求品牌价值,最终统一起来,是通过核心的价值观去成就用户,而不是消费用户,这样才能持续打造媒体的资深价值,从而承载品牌的核心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