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斋志异 > 卷五 螳螂捕蛇

聊斋志异 > 卷五 螳螂捕蛇

作者: 一米阳光的休闲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3-09-14 06:35 被阅读0次

【原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扌+颊]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扌+颊]上革肉,已破裂云。

【翻译】

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间赶路,听见山崖上发出一种非常尖厉的声音。他找到通路,登上山崖探看,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扑棱,尾巴抽打到柳树上,柳枝顿时折断。他看那大蛇折腾来折腾去的样子,好像受到什么东西的辖制,但仔细察看仍然毫无所见,于是疑心大起。他逐渐走到蛇前,却见一只螳螂叮在大蛇的头顶上,在用尖利的前臂猛抓大蛇的脑袋,大蛇怎么折腾也甩不开它。过了许久,大蛇终于死去。一看大蛇的额头,皮肉已经破裂。

【点评】

按照常识,昆虫螳螂和爬行动物巨蛇之间的打斗在实力上相差非常悬殊。如果是巨蛇取胜,没有悬念;但如果是螳螂取胜,就出人意料,就具有故事性。如果正面地双双写来,不是不可以,笔墨既费,很难取巧。本篇选择了很好的切入点,先写“有声甚厉”,继而写“巨蛇围如碗”,接着写巨蛇的挣扎痛苦,以其“以尾击柳,柳枝崩折”的巨大破坏性,反衬螳螂“捉制”之有力,最后才写“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的威力。在中国武术竞技中有所谓“四两拨千斤”之说,其实在文字描写上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相关文章

  • 《螳螂捕蛇》译文

    故事概要:故事简短,但是描写却相当细致入微,喜欢的看内容哟。在这里引入《吴子兵法》的一小节故事: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

  • 《聊斋志异》短篇集 八十二 螳螂捕蛇

    蒲松龄 原著 有个姓张的,偶然走过溪谷,听崖上有叫声颇尖厉。寻路登山偷窥,见一巨蛇腰围如碗,在丛树中摆动扑...

  • 藏头诗—《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螳反怀深众,郎川暖空痕。 捕风南思众,蝉月饮弥恩。 注:五言,仄起,平水韵 《螳螂捕蝉》 螳深怀反寻...

  • 成语故事新编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 螳螂捕蝉(打油诗)

    蝉在鸣叫无提防 不知身后有螳螂 螳螂捕蝉正在忙 不知背后危机藏 黄雀准备捕螳螂 不知暗处有猎枪 猎枪走火惊四方 所...

  • 禾砚北说成语: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缩语。 【含义 出处】 一只蝉在树上鸣叫,吸引了一只螳螂过来,想要吃掉这只蝉。但...

  •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拍照取证

  • “螳螂捕书”

    今天回家的路上,儿子上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家后够不上脚疼,他脱了一只鞋就爬上床去拿书看。 我笑着对他说:“你...

  • 螳螂捕书

    今天回家的路上,儿子上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家后他顾不上脚疼,脱了一只鞋就爬上床去找书看。(他把自己喜欢看的书...

  • 螳螂捕书

    今天回家的路上,儿子上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家后他顾不上脚疼,脱了一只鞋就爬上床去找书看。(他把自己喜欢看的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斋志异 > 卷五 螳螂捕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dn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