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试着解读一下李男神新文~

试着解读一下李男神新文~

作者: 阿呆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19:41 被阅读0次

    我男神真的好多,自打入坑心理学,又陆陆续续填了好几位,李松蔚算一位。

    废话少说上正文。

    李松蔚原文摘录:

    我试图解释:「假如今晚奇迹发生,你吃下去的药发挥疗效了呢?明天一睁眼,你发现病不见了,完全消失了,你怎么办?下床飞奔去学校吗?很多人都不会这样。他们病好了也想给自己放个假。有人想休息一天,也有人想休息一年。但很少有人想永远休息下去,总会到一个时间点,说:差不多了,再放假我该有麻烦了,该做事了。对你来说,那个时间点是什么?」

    小陈眨了眨眼睛:「每个人都想放假?」

    「差不多吧,我就挺想的。」

    「但你没在放假啊,你在工作。而且你也没生病,如果你什么病都没有,怎么能放假呢?」

    ……………………

    还有5分钟。最后这句话似乎揭破了某种真相:她需要休息,同时她不认为休息是正当的。这个家庭的规则似乎是,不生病就没有放假的权利。

    「没病的人就不能休息吗?我当然想休息,但我也需要工作。所以我现在选择工作,同时再有5分钟,我们就停下来了,我今天的工作就结束了。明天休息一天,后天再继续。这是我比较平衡的状态。你呢?你的平衡状态需要休息多久?」

    …………………………………

    妈妈也许是对的,我想,按这种方式纠缠下去,小陈是有可能一拖再拖。因为她想要的已经不再是休息本身,还包括挫败父母——用这种方式捍卫她的自由。这种态度在父母看来很危险:孩子可能会失去控制,他们不得不严防死守。讽刺的是,严防死守的对策反过来又加剧了孩子的失控。

    我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

    其实双方本来都不用这么难受的。在理想情况下,父母一开始松松口,说:按你的想法来吧,想休息就再多休息一下。就好了啊,女儿也不会无限度地休息。一个人知道自己「可以」放松,她很可能就有意愿做更多的事。甚至不用等明年九月,五月或四月就够了。她自己对前途也是着急的。

    但现在他们双方剑拔弩张,彼此都在防卫的状态。没有一方愿意松口。父母要防着小陈休息太久,小陈要防着父母「防着自己」的这种方式。

    反而没有人真的在意休息本身。

    …………………………………

    说到最后一个字,(小陈)语气里有了一点哭腔。我一呆,才注意到小陈眼睛里有泪光。——我理解错了啊,我想。我刚才心里还是有点埋怨父母:都怪你们!怎么才能松动你们的死脑筋,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呢?我把他们当成了监禁的狱卒,但孩子把他们当成庇护者。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多一点的爱。相比放假,她更需要被父母看见她的努力。

    砍巴砍巴胡拆乱解:

    父母的点儿:1、最关心的其实是孩子什么时候能上学、怎么样能尽快上学,关注点在孩子抑郁症好转到能上学所需的时间(越快越好),而不是抑郁症的孩子(无法共情孩子的痛苦)。所以2、父母不相信孩子也在为不能上学而纠结,不相信孩子本能地也想早点儿上学、并为能早上学而努力。

    孩子痛苦的点儿:1、症状本身带来的;2、其实自己也不接受自己不上学这件事儿,觉得自己“不应该”休假。即症状与认为自己不应该在症状里这样做(休假)的冲突;3、渴望父母爱的理解和接纳,希望父母看见自己在努力对抗症状,与本能地对抗父母对自己的控制的冲突。

    孩子是有多不容易!!!

    通过奇迹提问,让孩子对比感受一下如果跟现实所纠结的问题(因病休假)相对应的奇迹(病好上学)立马出现,差别在哪儿——很可能不过如此。由此来重新认识学早一些上晚一些上其实没什么,而抑郁症好转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并且对于能否好转来说,时间长短不是多重要的事儿。

    休假其实没错,甚至一个人什么情况下可以休息是自己的事儿,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感觉为准,不需要什么正当理由。

    同时让孩子反思症状本身有其目的,和她跟父母认定的治疗目的是不一样的——症状目的是想休假,治疗目的是赶快上学。从而让孩子真正看清问题实质,卸掉治疗目的想上学(意识层面)和症状目的想休假(潜意识层面)的冲突,让孩子和父母先能踏踏实实接受、安于休假(病)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以退为进,让孩子和父母先能接受抑郁症好转需要足够时间,而不是战争刚刚开始先陷在各种无谓冲突中消耗力气。

    因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孩子,内心痛苦是多重的,他们要承受心理问题本身带来的痛苦,自我怀疑的痛苦,还要承受父母(包括老师同学亲友)的不理解,没有给予恰当的接纳、关怀、支持,甚至反而因质疑而控制的压力。

    孩子一方面要跟自己和自己的症状搏斗,一方面还要跟父母的控制搏斗,哪儿还有富余力量来“养”病?只会让病维持时间更长。

    病与健康是一体的,是一个整体的不同组成部分,个体维持自身功能正常在于健康部分足够多。当病的部分多了,多到影响到个体正常功能时,致力于“病快好”只会让病好的更慢,不如“养”(接纳抱持)着病,等健康部分慢慢变强变壮,强壮到足够支撑个体恢复正常功能时,病的部分对功能的干扰自然就不是问题了,而这个过程真的需要足够久的时间才行。

    能不能认识并接受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它真实影响生病过程的具体时间。做不到,时间会延长,做到了反而有可能提前结束。

    症状的目的是休息,好的对待方式就要先实现它的目的,“养”着它。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给健康部分更强壮预留足够时间。等到健康部分影响力足够强大时,病的部分自然连同它的目的一起消减。

    大部分心理问题的好转或解决,无论自然转归还是专业干预,时间都是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起作用因素。

    而如果关注重点纠结在时间上,致力于症状目的,致力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或解决症状,那健康部分不仅得不到休养生息,还得分神去对抗更多冲突,越来越消耗,病反而好得更慢,出现“解决问题”本身在维持着问题的悖论。

    很多时候就是“越快越好”、“怎么样才能更快”的想法,让病存在时间变得漫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着解读一下李男神新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fn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