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左傳》二十句名言

《左傳》二十句名言

作者: 光剑书架上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2-15 20:17 被阅读0次

    《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相傳在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春秋》而作此書。

    全書共十八萬字,語言簡練,文字優美,堪稱古代文學與史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本文挑選其中的二十句名言,與大家共享。

    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

    釋義: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因為立場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心裡的想法和目標就不會相同。

    二,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左傳.哀公元年》

    釋義:國家在興盛的時候,國君把人民當做傷員一般的關愛,這是他的洪福;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國君把百姓的生命當作草芥,這就為他埋下了禍根。

    三,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釋義: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就好像天底下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人一樣。

    四,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

    釋義: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量力而行,留有餘地,就不容易出現過錯。

    五,臨禍忘憂,憂必及之。——《左傳.莊公二十年》

    釋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災禍馬上就要臨頭了,還盲目樂觀,不知道引起警惕和提前預防,那麼災難就很難避免了。

    六,吃一塹,長一智。——《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釋義:人只有在逆境的時候,才能得到迅速的成長。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經歷的磨難、坎坷越多,人生經驗就越豐富,心智成熟的也就越快。

    七,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左傳.隱公四年》

    釋義: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離開與別人的互助合作,如果弄到眾叛親離的地步,那這個人也就無法輓救了。

    八,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釋義:一篇毫無文採、沒有內涵的文章,別人看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肯定就不會長久流傳下去了。

    九,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釋義: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失去嘴唇的保護,牙齒就會感到寒冷。用來形容關係非常密切,互相依存。

    十,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釋義:這是宋國和楚國講和時候的盟誓:你不欺騙我,我也不欺騙你。其實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彼此之間真誠合作,互相信任,還用簽訂一紙盟約嗎?

    十一,欲加其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釋義:別人如果真心想陷害你,總會找到理由和藉口,防不勝防。

    十二,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釋義:儉樸,是所有美德共有的品質;奢侈是所有惡行裡面危害最大的。

    十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

    釋義:打仗就是靠軍隊的士氣,第一次擊鼓最能激起大家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會衰弱一點;第三次擊鼓,大家的士氣就已經發洩完了。

    十四,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釋義:比喻為官正直無私。選賢任能的時候,對於外人,不會因為是仇人就不舉薦他;對於家人,也不會因為怕別人說閒話就不推薦。

    十五,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釋義:人非聖賢,哪個人敢說自己不會犯下過錯呢?犯錯並不可怕,關鍵是態度問題。如果能夠知錯就改,就比什麼都好了。

    十六,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釋義:世事難料,人生無常。越是在順利優越的環境下,越是要提高警惕,考慮可能會發生的危險,只要思想和行為上有所準備,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過患了。

    十七,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莊公十年》

    釋義:形容位高權重者目光短淺,沒有深謀遠慮。

    十八,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左傳.陽公五年》

    釋義:意思是執政的人不能以公徇私。不能因為個人功勞而獎勵他,也不能因為個人私仇而懲罰他,要公事公辦,公私分明。

    十九,無德而祿,殃也。——《左傳.閔公二年》

    釋義:享受國家俸祿的人,就要有一定的道德品行,為人民作出榜樣。如果沒有道德修養,卻拿著國家的俸祿,那就要大禍臨頭了。

    二十,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釋義:一旦放走了敵人,就可能給後面幾代人留下隱患。

    《左傳》是古代文學作品,相傳為左丘明著。作品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漢以後才多稱《左傳》。它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記史文學作品,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左傳》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晉範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左傳》不僅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它表現在:長於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

    《左傳》受到學界重視是在魏晉時期,先後有鄭玄、杜預為其作註解,以後成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傳》在史學中的地位被評論為繼《尚書》與《春秋》之後,開《史記》、《漢書》之先河的重要作品。

    體例

    按照魯國十二公的順序,記錄了當時各方面的歷史。共18萬字。

    1. 隱公1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

    2. 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公元前694年)

    3. 莊公32年(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

    4. 閔公2年(公元前661年—公元前660年)

    5. 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

    6. 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

    7. 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1年)

    8. 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73年)

    9. 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42年)

    10. 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公元前510年)

    11. 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95年)

    12. 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68年)

    13. 書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滅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傳》二十句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hm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