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头想着,等傍晚上街去买点东西。傍晚时分超市里人不多,可以趁人少出门去采办点肉、蛋之类的东西给老娘送去。我自己家里的冷冻柜里还有点鸡翅根和其他蔬菜啥的。
想起,前次出门去超市采办东西,不但在超市大门外头排了二十多分钟队,还得用手机扫描进店的绿码(带有自己当日核酸检测结果的随申码)以及小区居委会盖过大红印的出门证。二证齐全了,让守门的志愿者验看过证、码,测量过体温,等超市里面出来一个人后才可以放一个人进门采办东西。
谁知道呢。等我带好出门证想出小区门,小区把门的志愿者大叔不同意了。其中一位胖大叔笑着,态度和气地问我,“你现在出去干嘛。”这真让我有点纳闷了,不是说两天可以出去采办一回物资吗?我是2号出去买东西的,没违反啥条约吧。那个胖大叔劝我说,“回去吧,明天早点出门,今天晚了,算了。不能出去了。”才刚敲过晚上18点钟,西边的太阳还白晃晃地挂在半空,刚入夏,离“晚上”还早着呢。
另一位志愿者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诚恳地解释:“新发的出门证上标注的:晚上18点后,不能随便去外面了。你没仔细看上面的小字。明天早点出去买,不耽误事的。”
事实是,前几天街上超市正式开门营业的时间在中午12点钟以后。下午超市入口处,得到消息外出采买物资的人们排的长队,得绕着这家超市外面围上一个大圈子。人多也就算了,热心的志愿者忠于职守地把住超市入口等里面的购物的人出来后,才能放一个人进去采办东西。
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呀!五月2号那天,下午4点半后我去超市门外排队,整整候了二十多分钟才进门买到了点肉和熟冻食物。这已经是避开购物人潮的高峰了。
其实,超市冰柜里面好的肉并不多,许多食品的货架上是空的,许多人出来一趟不容易,看到需要的就放进购物篮,都不怎么讲究东西的性价比和新鲜度,人的基本要求只有一个:买到了,就行。蔬果区的水果和蔬菜的品种还可以,但价格依然坚挺。想吃水果,最后买了点香蕉和蔬菜就回去了。看着拿在手里的东西不多,划账付款又是一百五十多块,钱一点儿都不经花。原本还想买点小盒装的速成咖啡尝尝,想想就算了,不是必须的东西就不碰了。
没办法,回去吧,再怎样,社区的规定是要遵守的。只能悻悻地掉头,往回家的方向走。
哦,吃过了夜饭,我在洗漱间的柜子里翻找杂物,一番搜寻后,翻到了一张标有2020年3月份的明信片大小粉红色的出门证。突然想起,那一年春节期间曾经经历过的慌乱和惶恐,想起娘亲整整两个月见不到我,电话里难舍的牵挂和担忧……哎,时间彷佛凝固住了,像是没变,又像是变了。我自己都搞不清到底是变了,还是没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