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向着美好教育深处
文/张爱敏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为人之师,不觉已有30载。驻足在2022之首,不觉想起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种情愫流泻于指尖,跃然于纸上。
自走进教育这片“藕花深处”始,一直在努力“争渡”。回眸30年,确实“惊起一滩鸥鹭”:“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特级教师”等各种荣誉、奖项不期而遇。特别是2020年应邀成立“长垣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成为“张爱敏工作室”主持人,从组建工作室,招募人员,制订成长规划,以及工作室日常活动正常运转,已经历时一年半左右。
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收获。这一年,我们研读了12本书,参与了暑期10个话题写作,开启了新年展望与寒假特刊,……每次回望,顿觉沉甸甸的幸福溢满心田。
目睹亲爱的小伙伴的日更之举,不仅顺利挑战365,还继续跋涉在挑战千日的路上,有的已经逾越千日。
为什么倡导让读写开启教师专业成长路?这又不得不提起朱永新教授倡导的“师生共读共写”。他说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五年,十年,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闪烁着“火花”的智慧,就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反之,如果不及时记录,就会成为过眼烟云,消逝不见了。
如今,浏览小伙伴们的日更文,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有质的飞跃。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当邂逅者被唤醒,被点燃,成长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与价值。同时,在写作输出的同时,进行阅读输入的补救。名师是写出来的,名师是读出来的。不读孔孟,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读写是每个人都可以走的路,关键在于谁坚持得久,谁做得用心,谁更执着,更有恒心。还是那句话“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期待你就是那为数不多中的一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坚守教育30载,无数个不眠之夜辗转反侧:我是班主任,学生才是班主人,我不想折腾,也不会浮躁,只想很安静地进行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有指向性的探求。比如,教室就要是教室的模样,教师就要有教师的品质。一间教室,一个世界。教师的视界,学生的的世界。对话孩子,赋能自己,成为天底下最浪漫的班主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育这条路,深远而悠长。有时,有一种掺杂着甜蜜和忧伤的情绪,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感、失落感。唯有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无数个孤月晚灯里,跟随大师的足迹,聆听他们的教诲,享受着一个人的狂欢,与妩媚的精神、伟大的灵魂会晤;在无数次生命的课堂中畅游,不断地磨砺自己,锤炼自己,与学生享受着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与欢聚;置身于无数次教研交流,真诚分享,虚心学习,诚心传道,平等对话。
慢慢地,历经无数次周折,无数次磨练之后,我们越来越享受到“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的坚毅与执着,越来越在明察秋毫中享受生命境界的澄明与愉悦。静心读书,精致课堂,净化灵魂,争分夺秒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坚守着内心的信念、淡定与从容。乡村教师工作坊蓬勃向上,焕发勃勃生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稳步推进,日趋常态。我沉浸在“灵魂地静思为内心带来地友好而温柔的喜悦中”。
蓦然回首,就是回味“千百度”地追寻。这条路,从“心想事成”到“水到渠成”,我们在“沉淀”中跋涉,在“坚持”中攀升。这条路,真的没有什么捷径而走,唯有表达豁然的畅快,留下一路自省的记忆。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正是因为有你的陪伴,我才会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因此,我一直都告诫自己必须心怀感恩,感谢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感谢幕后的专家导师的关注与指导,感谢前辈同行的肯定与鼓励,感谢可爱的学生的理性与乖巧……正是因为有你们,我才能不断享受着当教师的幸福,享受着为人之师的骄傲!
越来越坚信:三尺讲台,既是耕耘,又是奉献;既是荣誉,又是责任。越来越体会到专业成长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了,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越来越体验到站稳讲台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份坚守;越来越体悟到做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份执着。
忆往昔,李清照为酒醉迷路而“争渡”。看今朝,我们怀着对教育教学热爱和执着,必将继续走在自我修炼路,向着有专业尊严且精神妩媚的好老师再次“争渡”:
聚志同道合之人,守一间温暖教室,做一段美好教育;研讨班级管理,品茗管理智慧,向着美好教育扬帆远航。
亲爱的小伙伴,新的一年,期盼与“一滩鸥鹭”翩翩起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