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上班8小时,写稿0字。
工作效率为0。
下班的时候,特地把上班时候看的书带回家,看了一眼,自己整天一天8个小时(除去吃饭、分神、回复消息、上厕所之外的时间,大概看了2-3小时的书),才看了40页的书籍。
自己看书的效率低么?
相对之前一天看一本书的速度来说,确实低,而且是很低。
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我看的是专业类的书籍,不是流行的鸡汤或者各种管理类的书籍,而是专门写得教练看的书。
没错,到现在我都在想,为什么我会买一本这样的书来看。
过于专业,不适合我,也不符合我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即使我已经用非常慢的速度来看这本书,我依然没有记住我白天所读的40页书籍的内容。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不过,要说这八个小时我一点收获都没有,那是假的。
即使是再生涩难懂的书籍,其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刚好对读者有用的。至于有用的部分在哪里,就需要我们自行去判断了,去书中寻找了。
所以,即使我今天的工作效率为0 ,但是我依然没有虚度这一天。
对于我所说的突破自我,其实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一天读一本书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不是因为自己读了很多类似的书籍,所以才导致即使读书速度很快,自己也能从书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呢?
也许是因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主题阅读,所以,看同种类型的书籍,就可以很快的看完,而且吸收到其中的精华知识。
这时候,一本超出我们的知识边界的书籍的出现,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它不仅仅意味着我们需要打破原先的固有认知,也意味着我们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
记得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愿意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读书的苦?
其实,我觉得答案很简单:读书的时候,应试教育已经让我们苦不堪言了,于是,在我们有机会不读书就能获得工作的机会之后,很多人都选择了不读书。
读书太累了,你看,多少人从来不读书,不也生活得好好的么?
所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而愿意不断突破自我认知边界的人,就更少了。
在某一段时间,自己也曾经问自己:如果一直看同一类型的书籍,最后我会变成什么样呢?
也许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吧!
但更多的时候,我更宁愿相信:我会在读了3-5本同类型的书籍之后,就开始偷懒。用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放假,从而远离了极致践行这件事。
所以,这也是组队极致践行的好处之一,同时也是理由之一。
至于在突破自我这件事上,我相信,相同类型的书籍读得多了之后,肯定会开始觉得那些曾经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外的书,自己已经轻轻松松的掌握了书中的内容了。
那之后呢?
当然是去看一些更难懂的书籍,去不断的突破自我认知边界了啊!
要相信,书读多了,是真的会爱上读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