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王小波在其著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自己作序时写的一段话:
我以写小说为主业,有时也写些杂文,来表明自己对世事的态度。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
这段话让我联想到了自己,某种程度上也让我有所释怀。
我现在在记录的一些事情,感觉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杂文。
那些记录的事情大多数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某些事情引发的感慨和思考。
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经历的事情也许是很小很普通的,我的看法也许也是很普通的,跟专家学者没法比,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没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但这些事情于我本身而言,有着它们特别的意义。
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很多,但生活的大多数日子都是平凡的,重复单调的:
早上睁眼起床,洗漱穿衣出门,买早餐,搭地铁,到公司,打卡,和同事打招呼,上手之后每天差不多的业务,下班,搭地铁,回租房,看消息,看书,洗澡休息。
日复一日,可能春去又秋来。
生活总是有很多平平淡淡、大同小异的地方,某种程度上索然无味,像一颗颗螺丝钉。
引起自己产生感慨的事情可能并不多。
而上下班途中或者职场中遇到的一些特别的场景,同事之间不同的对话,业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闻和微博头条的信息,某个人说的话,某一本书,某一部电影……
这些引起自己想要“记录”的冲动的事情,往往是触动了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思想、以及行为都起了一定的影响。
也许对别人而言没那么重要,但对于自己而言,它们表明了我的喜怒哀乐、接受外界反馈收获到的温暖感动、引发的惆怅哀伤。
它们表明了我的价值观和立场,它们向外界展示着我在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个位置,那可能是塑造我整个人生的一个个特别的片段,可能是构成我思想宝库的一颗颗宝石的雏形。
哪怕它现在看起来可能并不起眼,但于我而言,它很重要。
对自己很重要,那也有意义,也值得写啊!
探索积累阶段,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先让自己坚持写,一步步爱上写作。自己很重要,先取悦自己。
而且,我也不会只停留在只对自己重要的层面。事实上我一直都在行动,一直在积累。这段积累的过程中认知更新了很多,脑子里对接下来的方向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只是目前的积累量还是比较少,暂时还不足以形成体系化的输出。
但我知道自己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着,接下来只需要沿着这个方向积累下去,到一定程度,再正式输出对他人有用的内容。
慢慢地、一步步地迈进和探索更大更美妙的创作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