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杂记馆名家教育观
“为什么”与“为了什么”

“为什么”与“为了什么”

作者: ff3e335639ad | 来源:发表于2019-09-24 10:49 被阅读0次

    人们常用成语“童心未泯”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年龄不断增长却仍保有一颗孩子般纯真的心,而什么是“童心”呢?明代思想家李贽曾写过一篇题为《童心说》的文章,其中讲到:“夫童心者,真心也。”他将童心与真心等同来看,可见童心贵在一个“真”字。

            这种“真”是与生俱来的,可谓之“天真”,孩子们总是对一切的外在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瞪大眼睛询问着“为什么”。他们不仅会问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蚂蚁为什么要搬家?也会追问一些搞不懂的身边事,比如,为什么那个阿姨红灯时穿马路?为什么爸爸明明做错了也不认账?他们似海绵吸水般不断汲取着新鲜知识,而所有的疑问满足他们求知欲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向着大人们的思维逻辑靠近。

            相对于孩子整天盘问“为什么”,成年人更多地关心“为了什么”,我寒窗苦读是为了什么?我加班加点是为了图什么?我帮助张三度过难关值不值得?头脑里萦绕的常是投入产出的比值,掂量着利弊得失的概率和风险,在收益大于付出时喜不自禁,甚至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而又会在收入产出现倒挂时痛心疾首彻夜难眠。目的性似乎是大人们首先要考量的问题,凡事需讲究效益,对己有利的才去考虑,也便将他人无利可图的言行视为异端。

            作家韩寒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他的话很有道理,孩子的眼里充满着对真与假的评判,而大人心里始终盘算着利害的多寡。童言无忌不仅反映出他们内心的单纯,也折射出纤尘不染时的可爱,而大人们之所以多数情况下变得面目可憎,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将私利放在心头,一双滴溜乱转的眼珠永远紧盯着泄露出的丝丝好处,脸上还得装出一付清高的君子风范,只是不敢直面自己曾经的童真罢了。

            万事似乎都有轮回,于是有了老小孩之说。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和孩子待在一起,自己也仿佛返回了童年,但松弛的脸颊和稀疏的头发无论如何也回不到几十年前的婴儿肥,只是眼睛里会偶尔闪现出无邪的笑靥。老人重拾童趣,并非简单地追忆似水年华,而是历经世事沧桑的磨砺之后,跌宕起伏的得失进退都已无足轻重,唯有内心的安宁更值得珍惜,便不自觉地回想起童年往事,在追思中年轻了心态。

            周而复始并非要回到起点,多半是重复类似的状态而已,人们从孩童时的天真烂漫,到成年时的世故多疑,再至老年时的童心再现,绝不是机械的循环,因为孩子想知道“为什么”,成年人关心的是“为了什么”,而老年人往往会反问“为什么”要“为了什么”,反思一度令自己心烦意乱的追求有多大意义,最后露出两颗松动的门牙呵呵笑道:俱往矣,只看真心,无问东西了!


    本文来源简书

    本文已经作者授权转载

    本文作者:石岩磊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与“为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mvuctx.html